盆兰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兰花还未凋谢,夏天兰花已经盛开,时间催促我们不要懈怠;看遍了起起落落的人生就像盆栽一样,几次移栽又几次重新出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燮:清朝著名文人,号板桥,以画兰竹著称。
2. 春兰未了夏兰开:春天种植的兰花还未完全结束生长,夏天种植的兰花已经开始开花。这里的“了”表示完成,“开”指开花。
3. 万事催人莫要呆:各种事情都在催促人们不要呆滞不前。“催”指催促,“莫要呆”意思是不要停滞不前。
4. 阅尽荣枯是盆盎:看到花草从繁荣到枯萎的过程都是在花盆里完成的。“荣枯”指花草的繁荣与枯萎,“盆盎”指花盆。
5. 几回拔去几回栽:经历了多次移植和栽培。“拔去”指从原处移走,“栽”指种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盆兰”为主题,寓意着生命力的顽强和世事的无常。诗人通过描述春兰未了夏兰开的现象,表达了万物生长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不要被外界事物所困扰,保持自己的心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句“春兰未了夏兰开”,描绘出春兰还未凋谢,夏兰就已经绽放的情景,表现了植物生命力的旺盛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匆匆。
次句“万事催人莫要呆”,则是对人们生活的告诫。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它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但我们要学会从容应对,不让自己陷入迷茫和消极的情绪中。这句诗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面对生活。
第三句“阅尽荣枯是盆盎”,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深刻感悟。他认为,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贫困潦倒,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欣赏和体验这个过程,从中得到人生的智慧和成长。
最后一句“几回拔去几回栽”,则是对人生起伏的一种感慨。在人生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境,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而应该勇敢地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这就是诗人所要传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盆兰》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郑板桥)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这一时期,郑燮经历了科考落榜、任县令等人生起伏。他在官场正直敢言,却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这也使他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个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封建制度向近代化转型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业逐渐繁荣,民众的生活也逐渐改善;另一方面,官场腐败现象严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背景下,郑燮的诗歌和书法艺术逐渐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往往以寓意的手法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盆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盆兰花的高洁品质的赞美。诗中以兰花的绿叶映衬出社会的丑恶,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歌反映了郑燮的人生态度,也是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抒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