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泜水

标题包含
泜水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举人,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任期间,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并在灾荒年间挺...查看更多
香烤牛排
去完善

译文
泜水的河水清澈又浅显,河床上的沙砾明亮可以数清。轻轻的水波荡漾,缓缓地汇集到远方的小岛。远处的群山倒映在碧波中,悬崖边的乱石屹立不倒。我在此尽情游泳,咏唱着古人的故事。 沿着狭窄的井陉道路行进,队伍排列得并不整齐。韩信在这里设下背水之阵,竖起了红色的旗帜。他购买了左车,却忽视了张耳的真实内心。为什么不赦免陈馀,让他一起归顺汉朝呢?
香烤牛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泜水:古代河流名,在今河北省南部一带。 2. 清且浅:清澈而且很浅。 3. 沙砾明可数:沙砾清晰可见,可以数出来。 4. 漾漾:形容水面动荡的样子。 5. 浮轻波:形容水波轻轻荡漾。 6. 悠悠:形容时间或距离很长。 7. 汇远浦:汇聚到远方的水滨。 8. 倒空青:形容山色苍翠。 9. 乱石兀崖堵:形容石头杂乱堆砌在山崖上。 10. 恣游泳:尽情地游水。 11. 浩歌:大声歌唱。 12. 逼侧:狭窄而靠近。 13. 井陉道: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的井陉县,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之一。 14. 卒列不成伍:士兵队伍排列不整。 15. 背水造奇谋:公元前204年,韩信攻打赵国时,在背水(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的泜水)设下埋伏,大败赵军。这里指韩信以背水为据点的战术。 16. 赤帜立赵土:红旗插在赵国的土地上,指韩信击败赵军。 17. 韩信购左车:韩信收买了赵军将领左车。 18. 张耳陋肺腑:张耳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19. 陈馀:赵国的大将,与张耳不合。 20. 之:他,指陈馀。 21. 归汉主:回归汉朝。
香烤牛排
去完善
赏析
《泜水》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描绘泜水景象的诗歌。全诗通过对泜水清澈、沙滩明净、碧波荡漾、远处山峰和乱石等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恣意畅游的喜悦和对古人往事的怀想。 诗的前两句“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简洁明了地描绘了泜水的清澈和沙滩的明净。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沙砾清晰可见,这两句诗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四句“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进一步展现了泜水的美景。水面轻轻荡漾,远方的水流汇聚成一片;千山之间,呈现出一片青色;而近处的乱石悬崖,更是显得险峻壮观。这四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诗的下半部分“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表达出作者对历史往事的追思。在这美好的景色中,作者尽情地游泳畅游,同时唱起了古代的歌谣,以此表达对古人的怀念。 紧接着的“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则是以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场面。井陉道狭窄崎岖,士兵们无法整齐地排列成队;韩信以奇谋战胜敌军,红旗下竖立着胜利的标志。这些诗句不仅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激烈,也突出了韩信的智谋与勇敢。 最后两句“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则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韩信购买了敌将左车,这是他的成功之道;而张耳则因嫉妒而陷害了陈馀。作者在此提出疑问:为何不能赦免陈馀,共同辅佐汉朝呢?这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深关切。
香烤牛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泜水》这首诗是由清代著名文人、书法家郑燮(板桥)所作。郑燮生活在公元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正值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没有矛盾和问题。事实上,这个时期的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官僚腐败现象严重,贫富差距加大。郑燮对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这一现实。 在《泜水》这首诗中,郑燮以滹沱河为背景,描述了河流的汹涌和流逝。诗人通过河水滚滚而逝的形象,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同时,这也寓含着郑燮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这个时代,清政府虽然表面上强大,但内部却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累积最终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因此,郑燮通过对滹沱河的描绘,传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
香烤牛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