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标题包含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举人,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任期间,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并在灾荒年间挺...查看更多
柒柒柒贰。
去完善

译文
十年在扬州做画师,擅长用赭石和墨水替代胭脂。画中的竹子、柏树都失去了色彩,卖给春风也不合时宜。
柒柒柒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的字号板桥。 2. 和:应和,酬答。 3. 学使者:古代地方官员的别称,这里指于殿元。 4. 枉赠:表示谦虚的敬辞,对方赠送的意思。 5. 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古代江南地区的繁华城市。 6. 赭墨:深棕色的墨,这里比喻竹子苍老的颜色。 7. 胭脂:红色的颜料,这里用来衬托竹子的绿色。 8. 竹柏:竹子与松柏,象征坚韧不屈的品质。 9. 东风:春风,这里指时代潮流。
柒柒柒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有才华的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无奈。诗中提到的“竹柏无颜色”,是指画家的画作不被世人理解,就像竹子与柏树没有鲜艳的色彩一样,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卖与东风不合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不解和无奈。尽管他的画作不迎合当时的审美观,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期待有一天能够遇到真正懂得欣赏他作品的人。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的独立精神和坚韧品质。
柒柒柒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是清代著名文人郑燮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末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在这看似太平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官场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郑燮的人生际遇颇有些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后来,他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过着简朴的生活。尽管如此,郑燮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关注着民间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面。 在同时间段内,郑燮所处的社会背景较为复杂。一方面,清朝政权已经稳固,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众多文人士子投身于文学、艺术、学术的研究和创作。另一方面,由于官场的腐败,以及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在这种情况下,郑燮以他的诗才和犀利文笔,勇敢地揭露社会黑暗现象,抒发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良知和责任感。
柒柒柒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