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元夕即景韵
繁华妆点几回新,花市香车簇水滨。舞态戏拖红袖影,歌声唱渡碧云津。争将重价千金宝,来买芳宵一刻春。月上柳梢寻旧约,黄昏早立去年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华的景象已经更新了好几次,花朵的市场和香车在水的旁边聚集起来。舞蹈的姿态和戏剧性的红色袖子交织在一起,歌声穿越了绿色的云雾。大家都在争相用高价购买这些珍宝,只是为了获得春天的这一刹那。月亮升到柳树的梢头去寻找旧的约定,黄昏时分,早早地站在那里等待去年的那个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繁华:繁荣热闹的景象。
2. 妆点:点缀装饰。
3. 花市:卖花的市集。
4. 香车:华丽的车子。
5. 簇水滨:指在水边聚集。
6. 舞态:舞蹈的姿态。
7. 戏拖:嬉戏拖曳。
8. 红袖:比喻女子。
9. 歌声:歌唱的声音。
10. 唱渡:唱歌度过。
11. 碧云津:指美好的时光。
12. 争将:争相给予。
13. 重价千金宝:指高价购买的宝物。
14. 芳宵:美好的夜晚。
15. 一刻春:形容短暂的春天。
16. 月上柳梢:指月亮升起。
17. 旧约:以前的约定。
18. 黄昏:日落时分。
19. 早立:早早站立。
20. 去年人:去年的那个人。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叠元夕即景韵》中,诗人章甫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和人们欢庆佳节的热闹气氛。首先,他通过“繁华妆点几回新”一句,强调了元宵之夜的华丽装饰和都市风貌的不断更新。接下来的“花市香车簇水滨”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表现了街头巷尾人群熙攘、车水马龙的场景。
接着,诗人以“舞态戏拖红袖影”和“歌声唱渡碧云津”两句分别描述了元宵夜的各种娱乐活动:翩翩起舞的身影以及悠扬动听的歌声。这些场景使得原本就热闹非凡的夜晚更加引人入胜。
而后,诗人在“争将重价千金宝,来买芳宵一刻春”这两句中揭示了人们在元宵节期间不惜重金购买各种商品和享受短暂欢乐的心态。这里的“争将”和“来买”充分展示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视。
最后,在“月上柳梢寻旧约,黄昏早立去年人”这两句中,诗人以月挂柳梢之时为线索,表达了人们在元宵节结束之际仍然执着于寻找旧日约定的心情。这里提到的“去年人”暗含了对往昔时光怀念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叠元夕即景韵》是南宋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具体年份已无从考证。在这首诗的题记中,章甫提到了“元夕”,这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描绘元宵夜的景色,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章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是一位文人,但在南宋时期,文人的地位并不高,他们的才华往往得不到社会的重视。此外,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也不稳定,国家的内忧外患让许多文人感到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章甫的创作主题往往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感慨世态炎凉为主。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章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却极为复杂。金朝、西夏等国家与南宋政权并存,相互间的关系时战时和,这使得南宋人民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定因素。在这种环境下,文人们的创作往往带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叠元夕即景韵》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元宵节之夜,诗人通过对元宵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一时期,章甫的生活并不如意,社会政治环境也不稳定。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