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寿
光景不相待,流年剧箭过。
酸辛前诏左,科甲后生多。
命蹇穷为祟,愁多睡作魔。
盖棺方事定,有酒且高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匆匆不等人,如同急箭般流逝。
辛酸往事已成过去,现在科举考试年轻才子众多。
命运坎坷受尽折磨,忧愁太多让人难以入睡。
只有等到生命结束,一切才能尘埃落定,此时不妨饮酒高歌,放松心情。
去完善
释义
《自寿》是宋代诗人李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光景:指光阴、时间。这里用来表示岁月的流逝。
2. 不相待:不等待。这里的意思是时光不等人的意思。
3. 流年:流逝的年华,即光阴。
4. 剧:剧烈,迅速。
5. 箭:用箭比喻时间的流逝,有“时光如箭”之说。
6. 酸辛:辛酸痛苦。
7. 前诏左: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命运不济,没有取得朝廷的重用。
8. 科甲:科举考试中的甲科,即进士。这里用来形容后来的人中举人多。
9. 命蹇:命运不顺的意思。
10. 穷:生活困难。
11. 为祟:作祟,造成困扰。
12. 愁多:忧愁多。
13. 睡作魔:睡觉时产生烦恼。
14. 盖棺:棺材盖好,意指人死亡。
15. 方事定:事情才最终确定,这里引申为人生最后的结果。
16. 有酒且高歌:借酒消愁,高唱歌曲,表达诗人的消极心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自寿》,是宋代诗人李刘的一首抒怀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以“光景不相待,流年剧箭过”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时光的飞逝,感叹岁月不等人,就像疾速飞过的箭矢一样转瞬即逝。这里的“剧箭过”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表达出诗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其次,诗人用“酸辛前诏左,科甲后生多”描述了自己科举不第的经历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其中,“前诏左”是指诗人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科甲后生多”则意味着许多年轻人都取得了功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奈和辛酸。
接着,诗人以“命蹇穷为祟,愁多睡作魔”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认为自己的厄运、贫困都是命运作祟,而忧愁过多又使他无法入睡,犹如被魔缠身。这里的“穷为祟”和“睡作魔”两个比喻形象生动,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助和对命运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盖棺方事定,有酒且高歌”结尾,表现了他面对困厄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虽然生活中充满了艰难困苦,但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行乐,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这里“盖棺方事定”的意思是等到生命结束时,一切事情才能尘埃落定,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人以感慨时光流逝开头,进而抒发自己科举不第的痛苦与无奈,最后在乐观的人生态度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寿》是南宋诗人李刘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也就是13世纪初叶。这个时期正是宋朝的衰落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李刘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是颇为坎坷。他曾一度在官场崭露头角,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郎等职,但因政治斗争而被贬谪。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许多表达内心情感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自寿》。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宋朝正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国家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国内政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这些时代背景对李刘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