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其一
竚兰无限楚时春,罨岸风平绿自熏。
睡起画簷双语燕,梨花留得夜来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兰花静立之时犹如无尽的楚地春光,波光粼粼的河岸上微风轻拂,绿意盎然。醒来看见屋檐下的燕子正在欢快地交谈,昨夜的梨花依然挂在枝头,如同天空的白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伫兰无限楚时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伫兰”指的是春天兰花盛开的景象,“楚时春”则是诗人以古代楚国的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
2. 罨岸风平绿自熏: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河岸边的风光,“罨岸”是指岸边生长的植物,“风平”表示风平浪静,“绿自熏”则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3. 睡起画簷双语燕:这句诗通过燕子双飞的画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睡起”表示春天到来,人们开始活跃起来,“画簷”指房檐上的装饰图案,“双语燕”则寓意着和谐美好的景象。
4. 梨花留得夜来云:这句诗通过对梨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梨花”是一种白色的花朵,象征着纯洁无暇,“夜来云”则寓意着春天的夜晚,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闪耀。
去完善
赏析
《春词 其一》这首描绘春天的古诗生动地展现了春光中悠闲的场景。首句“竚兰无限楚时春”中的“竚兰”指的是在春日里驻足观看兰花,表现出春天时光的流逝与美丽;“楚时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接着的“罨岸风平绿自熏”描绘了岸边风力平静、绿意盎然的景象。接下来的“睡起画簷双语燕”一句以燕子作为意象,寓意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而最后的“梨花留得夜来云”则以梨花作为比喻,展示了春天美好的瞬间。整首诗都以春天的景物为主题,表达出作者对于美好春天的向往和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词 其一》是南宋诗人张良臣所创作的一首咏春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前后,正值宋金和议期间。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张良臣正身处江南,亲眼目睹了战乱后江南水乡的凋敝景象。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用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当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忧虑。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正处于金国对南宋发动战争的时期,金军多次南下侵扰,给南宋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臣秦桧当道,陷害忠良,导致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良臣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传达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