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惠猫
从来怜汝丈人乌,端正衔蝉雪不如。
江海归来声绕膝,定知分诉食无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总是怜爱你这位像乌鸦般忠诚的人儿,你的端正就像叼着蝉儿的雪一样纯净无暇。从江海回来,声音环绕着我的膝盖,我明白你一定是向我诉说没有鱼吃的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丈人乌:鸟名,即乌老鸦。这里用以形容猫头部的斑纹。
2. 端正衔蝉:蝉是一种昆虫,这里指猫口中的老鼠。端正,形容猫捕鼠的专注神情。
3. 雪不如:雪,白色;不如,不及。此句以雪比喻猫的颜色,表示猫的白毛胜过白雪。
4. 江海:泛指四方,这里借指猫从外面捉回老鼠。
5. 声绕膝:绕膝,在膝下周围。此句描绘猫捕捉到老鼠后得意地围着主人转圈、发出叫声的场景。
6. 定知:一定知道。
7. 分诉:分享倾诉,指猫把捉老鼠的经历向主人讲述。
8. 食无鱼:指猫因捉老鼠而受到主人的奖励。
去完善
赏析
《山房惠猫》是一首描绘作者与猫的深厚情谊以及彼此依赖的生活场景的诗。诗中首先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怜爱之情,认为它比雪中的蝉更为美丽。接着通过猫的叫声萦绕在作者的腿边,体现出猫对作者的依恋。最后一句“定知分诉食无鱼”暗示了猫可能因为饥饿而向主人诉说,进一步凸显出人与猫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首诗通过对猫咪细致观察和深入描画,展现了诗人对宠物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房惠猫》是南宋诗人张良臣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来推断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在南宋末年,中原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背景下,诗人张良臣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将视角转向了日常生活和自然万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他笔下的“惠猫”象征着民间百姓的苦难,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张良臣在此诗中展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