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溪
罨画层波蕙草荒,冷云客雁两回皇。
梅花到得吹成雪,尽是清愁不是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幅画面描绘了苍茫的绿色植物和冷漠的云彩中,有客人乘坐的大雁,它们在犹豫要不要返回。当梅花的香气被风吹散变成白雪时,所有的都是忧愁,而不是香味。
去完善
释义
1. 过:路过;经过
2. 西溪:这里指杭州西溪湿地。
3. 罨画:一种用颜料绘画的方式。
4. 层波:水波重叠的样子。
5. 蕙草:一种草本植物,也被称为“零陵香”。
6. 冷云:低垂的云。
7. 客雁:迁徙的大雁。
8. 两回皇:在两个方向上彷徨犹豫。
9. 梅花:一种花木,花期春季,有香气。
10. 吹成雪:形容梅花落下的场景。
11. 尽是:全都是。
12. 清愁:忧愁的情绪。
去完善
赏析
《过西溪》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如画美景和寒冷的季节氛围。首句“罨画层波蕙草荒”中,“罨画”意为彩色绘画,“层波”指水波起伏的江河,“蕙草荒”则描述了春天的草地的荒凉景象。这句诗以浓墨重彩的手法展现了西溪冬天的萧瑟景色。
次句“冷云客雁两回皇”进一步渲染了冬天的寒冷气氛。“冷云”代表寒冷的云朵,“客雁”是迁徙的大雁,而“两回皇”则表示它们在天上来回徘徊。这一句以大雁的飞行轨迹隐喻了人们在寒冬中的无奈与彷徨。
第三句“梅花到得吹成雪”暗示了梅花绽放的时刻即将来临。尽管梅花尚未开放,但诗人已预见了它即将被风吹落,化为满地的白雪。
末句“尽是清愁不是香”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虽然梅花的花瓣凋落,变成了一地白雪,但它依然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清愁”并非指梅花本身的香气,而是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感慨。这种情感与梅花的香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西溪》是宋代诗人张良臣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末年,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时期,金国入侵中原,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历史进入南宋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良臣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原本在朝廷任职,但因战乱和政局动荡,被迫辞官回乡。在这段人生低谷期,他开始关注身边的大自然,以诗为伴,抒发内心的感慨。
在《过西溪》中,张良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溪的美景,如画的风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然而,在这首诗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忧虑。在金国的侵略下,北宋覆灭,人民生活困苦,繁华的都市变得荒凉,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成为诗人寄托哀思的场所。
总的来说,《过西溪》这首诗歌反映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一段特殊时期,展现了诗人在战乱中寻求慰藉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家园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