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山房
每忆山房话夜深,几前无主亦无宾。
老兵未领西来意,斜倚屏风一欠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当回想起在山间书房里的谈话直到深夜,那时的场景面前并无主人和宾客之分。年老的士兵并未领悟到从西方而来的深意,只是斜靠在屏风上,稍作休息舒展。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房:诗人在山林中的住所,指隐居之地。
2. 每忆:常常回忆。
3. 无主:无人做主,这里指没有主人接待。
4. 无宾:没有客人。
5. 老兵:诗人自喻,用古代士兵来形容自己年老的形象。
6. 西来意:佛教禅宗语,指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佛祖的旨意。这里可能暗指诗人期盼的精神寄托或心灵的启示。
7. 斜倚屏风:形容诗人懒散的姿态。
8. 欠伸:身体疲劳时所做的伸展动作,表示打哈欠或者伸懒腰。
去完善
赏析
《有怀山房》是一首表达作者怀念昔日山居生活的诗作。诗句中透露出诗人在追忆那段与友人畅谈至深夜的美好时光,那时的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们停留。然而如今,老友已逝,只留下诗人独自回味那些美好的回忆。这首诗通过描绘往昔的山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深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怀山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良臣的作品,创作于宋孝宗时期(公元1163-1189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中兴之际,宋金关系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仍然尖锐。
诗人张良臣身处这一历史时期,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年轻时曾入仕为官,但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后来虽然得以平反,但始终未能重返朝廷。这使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当时,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严重,民间抗金情绪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良臣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因此,《有怀山房》这首诗歌不仅抒发了诗人个人的感慨,也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