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题

标题包含
偶题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哪位人家的池塘静悄悄, 靠在红门上却不敢轻敲。 一段美好的春光难以掩藏, 粉色墙壁上露出了杏树枝头。
去完善
释义
【偶题】:题目。表示这是一首偶然之间创作的诗歌。 【张良臣】:作者名字,这里没有更多关于张良臣的信息。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这两句描述了一个宁静的池塘边的小房子。朱门是指古代富贵人家的红漆大门。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这户人家的敬畏之情,他并没有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最后两句意味着春天最美好的部分还藏在院子里,从白色的墙壁上可以看出杏花的花蕾已经露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的描述,表达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以及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接下来的“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则更进一步,用具体的形象——“粉墙斜露杏花梢”,展现了春天里的生机与活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约的笔触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题》是南宋诗人张良臣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金国入侵,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张良臣,出身贫寒,家世无考,但他在年轻时即以文才闻名,后来成为南宋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曾经上疏陈言,直谏当朝皇帝,虽然最后因言辞过于尖锐而被贬谪,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关心民生疾苦。 在南宋末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良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不幸。他的诗歌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这首《偶题》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