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夜

标题包含
夏夜
恰则黄昏雨便晴,青塘迤逦尽蛙鸣。 月明已在芭蕉上,犹有残簷点滴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刚刚在黄昏时分还下着雨,现在已经放晴了。整个池塘都弥漫着青蛙的叫声。明亮的月光已经洒在了芭蕉叶上,屋檐处还有些滴水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夏夜》张良臣 恰则:恰好,刚巧 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候 雨便晴:雨后转为晴天 青塘:清澈的水塘 迤逦:连绵不断的样子 蛙鸣:青蛙的叫声 月明:月光明亮 芭蕉:一种植物,形似棕榈树,常绿乔木 尚:还 残簷:破旧的屋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夏夜》描绘了夏日傍晚雨后初晴的美景。首句“恰则黄昏雨便晴”说明了天色在黄昏时突然放晴,为整个画面奠定了明亮清新的基调。接下来一句“青塘迤逦尽蛙鸣”表现了雨后天晴后青蛙们活跃的场景,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活力。诗的后两句“月明已在芭蕉上,犹有残簷点滴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表达了月光洒在芭蕉叶上的宁静和屋檐仍有雨滴落下的细节,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情感体验。整首诗宛如一幅生动的夏日夜景图,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夜》是南宋诗人张良臣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公元1163年-1189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与金国的对峙阶段。 张良臣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才情出众。他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曾历任地方官吏,后因战乱隐居山林,专心文学创作。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志为主,尤以描绘夜景著称。 在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一方面,由于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朽,军事软弱,导致民众疾苦和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南宋王朝为了维持统治,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提倡理学,以此来巩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压抑民间的反叛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张良臣选择远离官场纷扰,隐居于山林,通过诗歌抒发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夏夜》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佳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