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
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磬清。
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千星辰洒满山山水水,钟声清脆悠扬一两声。
穿过小路小桥恍如梦境,豆花丛中昆虫鸣唱。
去完善
释义
1. 晓:指黎明时分。
2. 行:这里指的是行进中,行走在路上。
3. 张良臣:作者,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
4. 千山万山:指无数座山,形容路途遥远。
5. 星斗落:指星星闪烁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夜晚的景象。
6. 一声两声:指轻微的响声,这里用来形容钟声的清晰。
7. 钟磬清:钟磬,古代的打击乐器,这里指寺庙里的钟声。清,指清脆、清晰。
8. 小桥:指小桥流水的地方。
9. 和梦过:与梦境相混合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行进中的景象仿佛是在梦中一样。
10. 豆花:豆花的形象类似星星点点,这里用来形容清晨的阳光照在田野上的景象。
11. 草虫鸣:指昆虫发出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清晨的自然景象。
去完善
赏析
《晓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清晨景象。首句“千山万山星斗落”写景生动,暗示了夜的逝去,新的一天的到来。次句“一声两声钟磬清”则为画面增添了静谧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宁与美好。紧接着,“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两句则表现了诗人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田间豆花盛开的情景,听到草丛中的虫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描绘,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行》是南宋著名诗人张良臣的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即南宋初期。在那个时候,由于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人流离失所,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而张良臣本人也在这个时期历经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最后只能回到家乡务农。这段经历使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良臣通过对晓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民间的苦难生活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他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如“鸡唱未圆天已晓”等句子,形象地描绘出人们早起赶路的场景。同时,他还通过“笛里谁知壮士心”等诗句,表达了人民心中的壮志豪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