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长芦仁禅师
丛丛竹雀閙人家,农事春来渐有涯。
品字柴头煨政暖,不知风雪到梅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群群竹林中的麻雀喧闹着各家各户,春天的农事逐渐进入到尾声。用树桩搭建的小屋温暖如春,却全然不知外面的风雪已经降临到了梅花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示:教导、指示。
2. 长芦:一种草的名称。
3. 仁禅师:对僧侣的尊称。
4. 丛丛:聚集在一起。
5. 竹雀:鸟名,常在竹林中生活。
6. 閙:同“闹”,热闹。
7. 农事:农业活动。
8. 春来:春天到来。
9. 渐:逐渐。
10. 有涯:有限。
11. 品字:三角形排列的形状。
12. 柴头:树枝、柴火等燃料。
13. 煨:用热的东西加热其他食物。
14. 政:通“正”,表示强调。
15. 暖:温暖。
16. 不知:不知道。
17. 风雪:寒冷的风雪天气。
18. 梅花:梅树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人们的生活情景。首句“丛丛竹雀閙人家”通过描绘竹林中的鸟雀欢快地啼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下来一句“农事春来渐有涯”则进一步强调春天来临,农耕之事逐渐展开,预示着一年的希望与劳作。
第三句“品字柴头煨政暖”中,“品字”指的是三堆柴火叠成的形状,这里表现了人们在冬日里围炉取暖的场景,温馨而感人。最后一句“不知风雪到梅花”则通过对比人们室内的温暖与宁静,以及窗外的风雪与梅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生活的韵味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长芦仁禅师》是宋代诗人张良臣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朝廷腐败、民生疾苦,社会动荡不安。而诗人张良臣身处乱世,忧国忧民,以诗为寄托,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张良臣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历任州郡官员,因为直言敢谏,多次受到贬谪。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关心百姓疾苦,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他的经历和心态都反映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同时间段内还有陆游、辛弃疾等著名文人志士,他们也都以诗文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成为那个时期文学艺术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