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浮膺山

标题包含
浮膺山
马头过了又馿头,何处飞来海上洲。 绝顶试穷千里目,烟波深处是琉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马儿走过之后又见驴子,哪里飞来的海岛绿洲。 登高望远直至天尽头,浩渺烟波中的那片琉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浮膺山:古代泛指广东南澳岛。 2. 马头:指的是陆地上的岸口,这里指南澳岛沿岸的陆地部分。 3. 馿头:古代对海岛的一种称呼。 4. 飞来海上洲:指南澳岛浮在海上,如同飞来的一般。 5. 绝顶:指山的最高处。 6. 穷千里目:即“穷尽千里目”,意思是极目远眺。 7. 烟波:比喻海上浩渺的水波。 8. 琉球:此处应指日本冲绳群岛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浮膺山》,作者是明朝的刘镇。诗以“马头过了又馿头,何处飞来海上洲”开篇,描绘了人们在海边行走的景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从海上来的是哪个地方?接下来的两句“绝顶试穷千里目,烟波深处是琉球”则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在烟波深处的琉球(即今日本冲绳)。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海景图,并通过诗句中的疑问和解答,引导读者一同探索、领略大海的神秘与美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浮膺山》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这个时期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刘镇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因战乱而离家流浪,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在流离失所的过程中,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这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此外,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与刘镇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朝自玄宗后期开始,朝政日益腐朽,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安史之乱的爆发更使得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然而,尽管处于乱世,刘镇却并未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这首诗中,刘镇以浮膺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总的来说,《浮膺山》这首诗歌反映了刘镇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复杂心情和深沉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