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广亡徙海

标题包含
广亡徙海
箕冠如栉拥茅旌,谁执骍旄歃晋盟。 遵海而南关气数,渡江以北少功名。 火旗晻霭云藏阙,水阵周遭雪压城。 一榻不容人鼾睡,那知雾岛是神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领们的帽子像梳子一样密集,旗帜上的茅草如此明显,谁能掌控好这支红色的大军去促成晋国的联盟呢?顺着海岸线向南行进,这是他们的命运和运气,而渡过江去北面,似乎很少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战场上火焰的影子显得昏暗不明,云朵隐藏了天上的宫阙,水边的阵地被大雪覆盖,仿佛一座被冰雪包围的城市。这一张床容不下别人打呼噜,他们不知道这个烟雾笼罩的小岛其实是天堂的所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广亡徙海:形容广大的亡国迁徙之民。 2. 唐泾:指的是唐朝时期的海疆之地。 3. 箕冠如栉:比喻诸侯各国像梳子一样排列整齐。 4. 茅旌:古代用茅草做的旗帜,这里指军队的旗号。 5. 执骍旄:手持红色的旄,指代指挥军队。 6. 歃晋盟:歃血为盟,表示结成同盟。 7. 遵海而南:沿着海岸线向南行进。 8. 关气数:关系到国家的气数命运。 9. 火旗晻霭:火红旗帜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10. 云藏阙:云端隐藏着宫阙。 11. 水阵周遭:水军阵型环绕四周。 12. 一榻不容人鼾睡:形容国家形势严峻,没有喘息的机会。 13. 雾岛是神京:比喻神秘的岛屿是国家的心脏地带。
去完善
赏析
《广亡徙海》: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和战场气氛,揭示了战局的紧张以及将士们的英勇顽强。诗中用“箕冠如栉拥茅旌”形容敌人众多、戒备森严;“谁执骍旄歃晋盟”暗示着敌人的强大和联盟的牢固。然而,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战士们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诗歌结尾部分提到“一榻不容人鼾睡,那知雾岛是神京”,意味着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将士们都不会放弃战斗,誓死保卫家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广亡徙海》是唐代诗人唐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热切期盼。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末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百姓疾苦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使得诗人深感忧虑。 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唐泾以笔为剑,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以广亡徙海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百姓离散、家破人亡的悲惨画面。同时,他也将自己对生活困苦百姓的关切之情融入到诗句中,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唐朝末年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这个时期,虽然朝廷腐败、战争频发,但仍有许多文人志士在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担忧,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这也正是《广亡徙海》所要传达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