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怀友
羞登广武议英雄,匣却吴钩弢却弓。
幕下清谈王太尉,门前白马褚司空。
一编衮斧风尘表,千古纲常天壤中。
说与华阴扪虱老,何曾正朔在江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宜参与广泛的战争来谈论英雄,把剑藏在剑匣里,把弓放进箭袋。
在军事会议上进行清谈就像当年的太尉王导,白马门前的褚先生如同司空一样气度非凡。
这部书卷展示了穿越红尘的伟大帝王,亘古不变的是天地间的纲常。
告诉华阴那位善言的老者,真正的正统从未离开过江北。
去完善
释义
1. 广武:广武山,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是古代中原的战略要地,这里发生了多次著名的战役。
2. 吴钩:古代的一种弯刀,是吴国制作的一种兵器。
3. 弢:包裹的意思。
4. 王太尉:指汉代的王粲,他曾担任太尉的职务。
5. 褚司空:指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褚奇,他曾任司空。
6. 衮斧:指古代皇帝穿的衣服上的装饰物,这里是形容皇帝的威严。
7. 华阴扪虱老:指晋代的阮籍,他曾居住在华阴县,善于弹琴,扪虱是指捉拿虱子,这里是形容他的生活状态。
8. 正朔:古代历法中的正月,这里是指朝廷。
9.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区,这里指的是东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读史怀友”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特看法和感慨。首联描绘了作者不愿意登上广武山去讨论英雄的典故,表现出他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匣却吴钩弢却弓”这一句,暗示出诗人对自己的武器的珍视,体现了他的武勇精神。
颔联则提到了王太尉和褚司空这两位历史上的名人。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分别是善于辩论和善于骑马,这也为接下来的诗句做好了铺垫。
颈联则是诗人的主要观点所在,他主张“一编衮斧风尘表,千古纲常天壤中”,认为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都应以维护纲常为己任,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儒家道德观念。
尾联则以华阴扪虱老的形象作为对比,强调正统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是隐居山林的高人,也不能忘记国家的尊严。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既表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他独特的史观和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史怀友》是唐代诗人唐泾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唐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活跃在这个时代,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唐泾在这首古诗中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对于历史的研究和思考。他通过阅读历史,了解了许多古代名人的事迹,对于这些人物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感慨。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古诗的时候,唐泾正处在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受挫,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不仅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感慨,也透露出了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