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丙子纪事

标题包含
丙子纪事
才结岁寒盟,归来诧太平。 阁中呼尚父,殿下狎门生。 着手营三窟,回头失两京。 闻今不闻古,咄咄诡知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刚刚缔结岁寒之交,归来共享和平安宁。 阁楼中尊称尚父,殿堂下亲切待入门生。 专心经营三个巢穴,回头却发现失去两京。 听闻当今不知古事,讽刺地了解战争兵法。
去完善
释义
《丙子纪事》是唐代诗人唐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丙子:干支纪年法中的丙子年。这里可能指公元676年,即唐高宗仪凤元年。 2. 纪事:记录发生的事情。 3. 唐泾:唐朝诗人,生平不详。 4. 才结岁寒盟:才,刚刚;结,建立;岁寒盟,比喻在艰苦困境中的友谊。这句意为在艰难时刻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5. 归来诧太平:诧,惊讶;太平,社会安定。这句意指回归故乡后对眼前太平盛世感到惊讶。 6. 阁中呼尚父:阁中,指朝廷;呼,称呼;尚父,古代尊称有威望的老臣,这里指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张文瓘。 7. 殿下狎门生:殿下,皇帝居所;狎,亲近;门生,弟子。这句描述了张文瓘与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 8. 着手营三窟:着手,开始;营,营造;三窟,三国时期魏国石韬的号。这句表达作者担忧国家政权不稳,如石韬的“三窟”之计以求自保。 9. 回头失两京:回头,回顾;失,失去;两京,长安和洛阳,唐朝的首都。这句暗示作者忧虑国家会失去这两座京城。 10. 闻今不闻古:闻,听说;今,现代;古,古代。这句表达作者对现代人不了解古代历史的感慨。 11. 咄咄诡知兵:咄咄,惊讶的样子;诡,奇特;知兵,熟悉兵法。这句意思是惊奇地发现现代人对古代兵法的了解竟然如此奇特。
去完善
赏析
《丙子纪事》是一首描绘唐泾个人经历和感慨的诗作。首联“才结岁寒盟,归来诧太平”描述了唐泾刚刚在冬天结交了朋友,回到家中却发现生活平静如常的情景。颔联“阁中呼尚父,殿下狎门生”则刻画了朝廷中的矛盾与混乱:阁楼上的大臣们相互称呼为父辈,而宫殿下的年轻人却在调笑同窗之谊。颈联“着手营三窟,回头失两京”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关心:当权者忙于建造自己的避难所时,却忽略了保护国家的都城。尾联“闻今不闻古,咄咄诡知兵”揭示了当今社会的矛盾:人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不去关心历史教训,这在军事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整首诗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子纪事》是唐朝诗人唐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丙子年,大约在公元756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期间。在这一年里,杜甫被叛军俘虏,被迫离开长安,开始了他长达数年的流亡生活。 唐泾,生活在唐朝晚期,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并不为世人所知。然而,从这首诗的题目和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推测他在丙子年间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困境。在这首诗中,唐泾通过描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持续数年,战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家园破灭,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而唐泾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将这种悲惨的景象融入到诗句中,以此唤醒人们对战争的警觉,对和平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