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朱以性

标题包含
和朱以性
拟驾奇肱阅四方,转头又是海生桑。 雁虽有帛难寻汉,猴纵无绯肯拜梁。 泱漭黄流翻地轴,屈盘紫气贯天章。 箧中留取秋兰佩,不识人间有水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象驾驭神奇的机械跨越四方,转过头便是大海边新生的桑树。大雁虽然有礼物但难以寻找汉朝的人,猴子即使没有红色也不会愿意向梁朝献媚。宽阔的黄河流淌着翻卷大地,紫色的云气曲折穿行贯穿天空的篇章。我留下了一把秋天的兰花佩戴在身上,却不知道人间有无水苍。
去完善
释义
1. 和朱以性: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给朱以性的唱和之作。 2. 拟驾奇肱阅四方:奇肱是一个古代传说中的国家,这里用以象征辽阔的疆域;阅四方,表示周游各地。 3. 转头又是海生桑:这句意思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沧海变成了桑田。 4. 雁虽有帛难寻汉:帛指书信,汉指汉朝;这句意思是即使大雁带来了书信,也难以找到汉朝的踪迹。 5. 猴纵无绯肯拜梁:这句中的“绯”指的是官员的红色朝服,“拜梁”指的是拜见梁国;这句意思是猴子即使没有红色朝服,也愿意拜见梁国。 6. 泱漭黄流翻地轴:这句形容黄河的水势浩大,波涛翻滚。 7. 屈盘紫气贯天章:这句描述紫色云气环绕着天空的景象。 8. 箧中留取秋兰佩:箧,即箱子;秋兰是一种香草,古人常用来佩戴在身上;这句意思是将秋天的兰花放在箱子里保存。 9. 不识人间有水苍:水苍是一种珍贵的宝石,这句表示不知道人世间竟然还有如此珍贵的东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朱以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独特看法。首联“拟驾奇肱阅四方,转头又是海生桑”展现了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设想驾驶奇特的车辆游览四方,但转眼之间沧海桑田已变。 颔联“雁虽有帛难寻汉,猴纵无绯肯拜梁”揭示了名利对人的影响。尽管大雁有飞天的能力,却无法找到汉代;猴子即使没有红色的官袍,也会愿意向权贵屈膝。这里反映了世俗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与无奈。 颈联“泱漭黄流翻地轴,屈盘紫气贯天章”描绘了浩瀚的黄水和盘旋的紫气景象,象征着自然界中的伟大力量。在诗人眼中,这是天地间最壮丽的景观。 尾联“箧中留取秋兰佩,不识人间有水苍”则提醒我们珍视内心的真善美。在世间纷扰中,不妨留存一缕清香的秋兰佩,这样才能超越尘世的喧嚣,过上质朴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朱以性》是唐代诗人唐泾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世纪,也就是唐朝中期。在这个时期,唐泾生活在洛阳一带,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经常与朋友唱和赋诗。 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虽然国力已经不如盛唐时期,但文化方面依然繁荣昌盛。唐泾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他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一起探讨诗歌创作。他与朱以性的友谊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结成的。 朱以性是唐泾的好友,他们常常一起谈论诗歌,分享彼此的见解。唐泾的这首《和朱以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