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扫花游 送人

标题包含
扫花游 送人
津亭柳色,正舞翠毵毵,乱侵歌袖。骊驹送酒。竞东门祖席,宾僚勋旧。白发青衫,愁绝风流去后。黯回首。但梦绕藩垣,帘影清昼。遗爱曾未久。闻里役均输,力排豪右。喧传万口。道调元赞化,是经纶手。鼎铉虚贤,分内功名信有。事非偶。看金瓯、姓名还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渡口边的杨柳摇曳生姿,翩翩起舞,绿色的柳条随风飘扬,拂过歌声的袖口。豪华的马车送来了美酒,送别宴设于东门,宾客们都是昔日好友。满头白发的老师傅和年轻的书生都离去了,让人心生忧愁。回首过往,那些欢乐的时光仿佛只在梦中,如日暮时分薄薄的帘幕般渐行渐远。如今那位贤人离去的时间并不长,传闻他在任职期间一心为民,努力消除贫富差距。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千家万户,人们都在谈论他那治国安邦的手腕。他的离世让国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人才,这是令人惋惜的。然而一切都不是偶然,新的时代需要更多像他一样有能力的人来担当重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津亭:渡口处的驿站或亭子。 2. 柳色:形容春天柳树的颜色,此处指春天的景色。 3. 毵毵:垂拂貌,这里形容柳枝的摇曳状态。 4. 骊驹:古代告别时唱的曲子。 5. 东门祖席:祖席,饯别的宴席;东门,代指送别之地。 6. 青衫:指年轻的士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7. 藩垣:指藩王的王城。 8. 里役:地方上的劳役。 9. 均输:平均分配,这里是比喻地方政务管理得井井有条。 10. 豪右:豪门大户,此处指权贵。 11. 喧传:广泛传播。 12. 调元赞化:谓调整天地之气,使之和顺,这里是比喻治理国家的高超才能。 13. 鼎铉:象征国家的鼎,铉是固定鼎耳的金属棒,合起来表示执掌国政的意思。 14. 金瓯:金的盆盂,喻疆土完整,也用以指国家政权。
去完善
赏析
本词为送别之作,作者用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不舍和对未来前程的期许。 上阙主要描绘离别时的景象:“津亭柳色,正舞翠毵毵,乱侵歌袖。” 柳色翠绿,随风舞动,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景致中,作者却感受到了离别的哀愁,因为“乱侵歌袖”,意味着歌声因悲伤而颤抖。紧接着,作者描述了离别的场面:“骊驹送酒。竞东门祖席,宾僚勋旧。” “骊驹送酒”表示饯别之意,而“东门祖席”则暗示了离去的方向。这里的“宾僚勋旧”指的是与友人交情深厚的人,他们都来为友人送行。 下阙则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遗爱曾未久。闻里役均输,力排豪右。” 这句意为:虽然友人才离开不久,但他留下的仁爱之心已广为人知。同时,听说他已经在地方上尽力排除豪门大族的不公行为,实行公平分配。这表明友人具有为民谋福祉的政治才能。接下来,作者提到:“喧传万口。道调元赞化,是经纶手。” 这表达了友人声誉在外,大家都称赞他为治国安邦的大才。最后,作者坚信:“鼎铉虚贤,分内功名信有。” 即使当前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但他终究会凭实力取得应有的成就。全词以“事非偶。看金瓯、姓名还又。” 结束,寓意着友人在合适的时候必定会大展宏图,这绝非偶然,而是实至名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扫花游·送人》是宋代词人朱晞颜的一首送别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至1279年,即宋朝的末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朱晞颜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家乡遭受了战乱的破坏,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波折。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抒情的词作,表达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扫花游·送人》这首词中,朱晞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的关切。他借用“花”这一意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战乱时代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朱晞颜卓越的词才,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