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九首 其十三
驱车上东门,倏与故人俱。故人何为者,祖帐光路隅。白发紫缕巾,赤马黄金涂。名声迈朝列,事业光璠玙。一朝乞骸退,何异敝屣如。人生贵知止,莫作壁上枯。感君语亹亹,不记行区区。路远日已夕,且莫驱吾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驾驶着马车来到东大门,忽然发现与老朋友在一起。这个老朋友是做什么的呢?原来他正在举行告别宴会。他的头发已经变白,但仍戴着紫色的头巾,乘坐的马匹被涂成金色。他在朝廷中享有盛名,事业非常成功。然而有一天他请求退休,就像丢弃破旧的鞋子一样轻松。人生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道何时停止,而不是像壁上的枯藤一样慢慢老去。感谢你如此耐心地与我交谈,让我忘记了自己正身处遥远的路途。现在天色已晚,我们不要再赶路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上东门:洛阳城门之一。
2. 倏:突然。
3. 祖帐:出行时设于路边的饯别帐幕。
4. 光路隅:使道路生辉的角落。
5. 紫缕巾:紫色头巾。
6. 赤马黄金涂:红色马匹上涂有黄金装饰。
7. 迈朝列:在朝廷百官中位居前列。
8. 璠玙:美玉名,这里形容功业卓著。
9. 乞骸退:指辞官归隐。
10. 敝屣:破旧鞋子,比喻毫无价值的事物。
11. 知止:懂得适可而止。
12. 亹亹:娓娓动听,形容谈论生动有趣。
13. 区区:表示微不足道,谦虚说法。
14. 且莫:暂时不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朱晞颜所作的《拟古十九首》之一,以描述一位退休老官员的形象为主线,通过描绘他与故人的相遇、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以及人生的态度。
诗的开篇“驱车上东门”,以出行的场景开篇,展现出了诗人当时的行进状态和路线。紧接着“倏与故人俱”,突然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这一句既表现出偶遇故人的惊喜,也体现了二人深厚的交情。接下来的两句“故人何为者,祖帐光路隅”,则是对故人现状的描绘,祖帐指设于墓前的帷帐,这里借指墓地。这两句意谓这位故人如今已经离世,他的墓地就在路边。
“白发紫缕巾,赤马黄金涂”描绘了故人生前的形象,紫缕巾是用紫色丝带制作的头巾,而赤马黄金涂则是用黄金装饰的红色战马,这是极尽荣华富贵的形象。接着的两句“名声迈朝列,事业光璠玙”,更是进一步地赞扬了故人在生前的高贵地位和显赫成就。
然而,“一朝乞骸退,何异敝屣如”,在荣誉巅峰之际,故人选择退休,此举无疑是放下了所有地位、财富。诗人用“敝屣如”来形容,把这一切的浮华比作了破旧不堪的鞋子,弃之如草芥。这种视功名如粪土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接下来的“人生贵知止,莫作壁上枯”,则是对故人言行的高度赞赏。“知止”在这里指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壁上枯”则是指画在墙壁上的草木,比喻虚无的事物。诗人认为,人生最可贵的是知道何时止步,而不是去追求那些虚幻的东西。
结尾部分,“感君语亹亹,不记行区区”,诗人感慨于故人的谆谆教诲,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还记忆犹新。“路远日已夕,且莫驱吾车”,虽然路途遥远,天色已晚,诗人仍然不愿离开,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古十九首 其十三》是南宋诗人朱晞颜创作的组诗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87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正值南宋中叶。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将领的努力下,军事防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政治腐败依然严重,民生问题突出。
朱晞颜在这一年中因家庭矛盾而被逐出家门,流落在外,心情十分沉重。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社会的底层,感受到了民间的疾苦。此外,他还亲身经历了战乱,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人生际遇使他逐渐形成了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形象。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江南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商业、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战争的频繁和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问题尤为突出。这些时代背景为朱晞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社会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