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 乌洋观鱼

标题包含
菩萨蛮 乌洋观鱼
鲲鹏已向天池徙。瀺灂凡曹争几水。莫信鼓风雷。俱堪作鲙材。轻舠风送捷。触网黄金裂。谁谓我非鱼。我知鱼不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鹏已经飞向了天边池。小水洼里的小鱼们争夺生存空间。别以为只有狂风暴雨才能激起波澜。它们都可能成为美味的佳肴。轻盈的小船在风中迅速前进,渔网一破,金黄的鱼儿跃出水面。谁说我们不能像鱼一样?我们比鱼更有智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 2. 乌洋:地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市。 3. 鲲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鱼和大鸟,比喻远大志向。 4. 天池:指大海。 5. 瀺灂:指鱼在水中活动发出的声音。 6. 凡曹:泛指普通人。 7. 鼓风雷:形容大风大浪。 8. 鲙材:做生鱼片用的鱼肉。 9. 轻舠:小船。 10. 触网:捕鱼时,鱼碰到渔网。 11. 黄金裂:形容捕捞到金鱼的场景。 12. 我非鱼:我是人,不是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乌洋观鱼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鱼和人类生活的独特思考。首先,词的开头以“鲲鹏已向天池徙”作为引子,暗示了宏大的场景和广袤的天地。接着,作者通过描述“瀺灂凡曹争几水”,展现出了鱼类的生存竞争,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竞争现象。接下来的“莫信鼓风雷。俱堪作鲙材”,则是对这种竞争现象的进一步思考,作者认为,无论是鱼还是人类,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这种追求往往伴随着残酷的现实。 接下来,作者通过“轻舠风送捷。触网黄金裂”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一方面,作者看到了人们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成功背后的代价和残酷。最后,作者以“谁谓我非鱼。我知鱼不如”收尾,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为人类,却能够理解并同情鱼类的生活,同时也对自己所处的现实进行了反思。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乌洋观鱼》是南宋词人朱晞颜的一首描述江南水乡风光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时期,也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的历史时期。 朱晞颜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曾担任江西制置使,负责镇压农民起义,但他对现实政治颇有微词,多次上疏请求辞官。在经历了多年宦海浮沉之后,他逐渐厌倦了官场生活,开始关注民间疾苦。这首词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 乌洋是当时苏州的一个著名景区,以湖光山色、水鸟翔集著称。朱晞颜在此地观鱼,借鱼儿的自由自在,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