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云庄
忆向江湖诵子虚,锦囊初见出骊珠。穷途剩喜逢佳士,小伎终惭谒大巫。四壁愁吟蛩对语,一灯清影鹤同孤。采诗问字俱吾事,还许乘闲载酒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起曾经在水泊之上朗读《子虚赋》的日子,突然看到你如同从锦囊中探出的骊龙之珠。在困厄之时依然能够遇到贤能之士,真是令人高兴;然而相比之下,我的技艺终究还是不如那些大才之人。这四面墙壁回响着忧愁的诗篇,仿佛有蟋蟀在对答;灯火下清冷的影子只有我与一只仙鹤共同孤独。采集诗歌、求教知识都是我所应做的事情,闲暇时还要允许我载酒行乐,以示自由啊。
去完善
释义
1. 忆向江湖诵子虚:忆向,回忆过去;江湖,泛指社会;诵子虚,即诵读文学作品。
2. 锦囊初见出骊珠:锦囊,古人用来装贵重物品的袋子;初见,初次见到;骊珠,比喻珍贵的东西。
3. 穷途剩喜逢佳士:穷途,困厄的境地;佳士,优秀的人。
4. 小伎终惭谒大巫:小伎,自谦之词,指自己能力不足;大巫,指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5. 四壁愁吟蛩对语:四壁,形容空间狭小;愁吟,抒发忧愁的诗歌;蛩,蟋蟀。
6. 一灯清影鹤同孤:一灯,形容光线暗淡;清影,指诗人自己的影子;鹤,指刘云庄。
7. 采诗问字俱吾事:采诗,收集民间诗歌;问字,请教文字知识。
8. 还许乘闲载酒无:还许,还能允许;乘闲,趁着空闲时间;载酒,带着酒。
去完善
赏析
赏析:朱晞颜在《寄刘云庄》中表达了对友人刘云庄的思念之情。首联以“江湖”和“子虚”描绘了两人曾经的豪情壮志,用“锦囊”和“骊珠”象征友人的才华横溢。颔联以“穷途”和“佳士”表达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小伎”和“大巫”赞美友人的才华出众。颈联通过“四壁愁吟蛩对语”和“一灯清影鹤同孤”营造了一个寂寥、落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尾联以“采诗问字俱吾事”表示自己会不断学习进步,期待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同时也希望友人闲暇时能与自己共饮畅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刘云庄》是明代诗人朱晞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这一时期正是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朱晞颜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文精神。
在这个时期,朱晞颜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地方官吏,与民众密切接触,了解民间疾苦。他也曾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未能取得功名,但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思想,探讨学术问题。
在明朝嘉靖年间,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一方面,儒家学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士人阶层的地位相对较高;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晞颜的诗歌作品既体现了儒家学说的影响,又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寄刘云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明朝嘉靖年间的历史背景、朱晞颜的人生际遇以及他所在的时代的文化氛围。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朱晞颜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