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心寺
孤城掎鹿天南东,佳山隐隐江溶溶。白日穿漏浪花碧,一刹崒涌青莲宫。侵门净洗尘万斛,襟带疑与银河通。帆樯潮汐聚凫雁,钟梵昏晓惊鱼龙。参差楼观眩金碧,玲珑窗户浮青红。琅珰夜语山殿迥,缥幡昼落秋坛空。飞涛怒卷高下雪,坏塔倒挂东西虹。幢幢僧宝珠出海,寥寥天乐香飘风。吟筇静探骤下石,弹射不到禽边松。我来荡底觅双雁,憩此一夕心神融。祇疑海若盗坤轴,夜半踏转金鳌峰。孤亭徙倚意恍惚,乘飙欲堕长波中。凭君为我绘禹迹,高堂虚廓烟霏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篇诗文中,作者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色和寺庙建筑,以及游览者的所见所感。他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译文:在遥远的东南地区,一座孤独的城池矗立在鹿群中。美丽的山峰若隐若现,江水潺潺流淌。阳光穿过浪花,犹如一朵盛开的青莲。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仿佛与银河相连。船只和潮汐汇聚于此,犹如一群野鸭和大雁。寺庙的钟声和诵经声此起彼伏,如同唤醒了水底的鱼龙。金碧辉煌的楼阁错落有致,玲珑剔透的窗户展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夜晚的山寺回响着琅珰之声,飘渺的幡旗在秋风中翻飞。激流涌动如白雪翻卷,古老的塔楼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宛如一道彩虹。众多的僧侣如同璀璨的明珠,飘渺的天乐散发着香气。游览者在山石之间探寻美景,却难以触及山边的松树。在这里,我寻觅着一对大雁的踪迹,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我猜想海神或许偷走了地轴,使得夜晚的金鳌峰旋转起来。我独自站在亭子里,思绪飘渺,似乎快要被狂风卷入波涛之中。请你们为我绘制一幅大禹治水的画卷,让那宽阔的高堂充满烟雾般的意境。
去完善
释义
1. 孤城:指江心寺所在的孤独的城市岛屿。
2. 掎鹿:在此比喻江心寺所在的环境美丽、神秘。
3. 佳山:指周围的群山,以突显寺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之美。
4. 白日穿漏:形容日光透过浪花,呈现出碧绿的颜色。
5. 一刹:佛教中的时间单位,一瞬间。
6. 崒涌:指青莲宫突然涌现在眼前。
7. 青莲宫:指江心寺的别名,因青莲花而得名。
8. 侵门:描述江水清澈,似乎可以洗净门前的万千尘埃。
9. 襟带:此处借指江河湖泊等水流。
10. 帆樯:船只上的旗子和桅杆,代表船只聚集。
11. 钟梵:钟声和梵音,形容佛音回荡。
12. 参差:形容楼观错落有致。
13. 金碧:指金色的琉璃瓦反射阳光。
14. 玲珑窗户:描绘窗户精致美观。
15. 琅璫:寺院的铃铛声。
16. 缥幡:用以形容寺庙里迎风飘扬的经幡。
17. 高下雪:暗指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
18. 坏塔:破损的古塔。
19. 幢幢:形容僧宝珠的光芒。
20. 海若:海神名,借指大海。
21. 金鳌峰:在诗中喻指寺院的基石。
22. 孤亭徙倚:在孤亭旁徘徊。
23. 凭君为我绘禹迹:请求朋友将这次的游历以绘画形式记录下来。
24. 高堂虚廓:形容画面宽敞明亮。
去完善
赏析
《游江心寺》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游览江心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江心寺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江心寺的独特魅力。从诗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江心寺位于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周围环境十分优美。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白日穿漏浪花碧”、“飞涛怒卷高下雪”等,形象地描绘了江心寺周围的景色。此外,诗人还通过描写钟声、帆樯、鱼龙等元素,展现了江心寺所处的繁华景象。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在游览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江心寺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江心寺》是南宋诗人朱晞颜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并立,南方相对安定,文化繁荣,士人喜爱游历山水,结交诗友,诗歌创作较为活跃。
在创作《游江心寺》时,朱晞颜已经步入晚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官职,但晚年隐居于江南一带,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隐逸之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于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充满了忧虑。然而,朱晞颜却选择避世隐居,以诗歌为寄托,抒发内心的情感。《游江心寺》便是他在游览江心寺时的感悟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