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叔巽赴湖州录事
汉廷策第拜殊恩,一日声名四海闻。黄甲共推名进士,青衫独识老参军。唫鞭细袅清苕雪,游屐闲穿古弁云。从此风流多胜集,好将馀论起斯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代朝廷选拔优秀人才,一天之内名声传遍四海。大家共同推崇有才华的进士,只有一个人注意到年老的参军。骑上马儿在雪花中慢步,穿着布鞋悠闲地在古代建筑的云彩中穿行。从这里开始有更多的风流韵事,让我们用更多的讨论来推动文化的发展。
去完善
释义
1. 汉廷:指汉朝的朝廷,这里借指宋朝的朝廷。
2. 策第:科举考试中选出的优秀文章。
3. 殊恩:特殊的恩典或优待。
4. 黄甲:古代进士及第后,授予黄色袍子,称为“黄甲”。这里代指进士。
5. 青衫:唐代低级官员所穿的青色官服。这里代指地方官吏。
6. 唫鞭:马鞭,这里用来形容马行得稳。
7. 细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8. 清苕:苕,即芦苇;清苕,指苕溪,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境内。
9. 游屐:出游时穿的鞋子,这里借指游玩。
10. 古弁:弁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境内的一座山。
11. 风流:指才子佳人的聚会。
12. 胜集:才子佳人的聚会。
13. 馀论:即言论。
14. 斯文:指儒家经典文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朱晞颜为送别好友吴叔巽去湖州任职录事时所作。开篇两句描绘了吴叔巽在朝廷策试中表现优异,获得殊恩,一日之间声名远播四海的盛况。接下来四句则表达了对吴叔巽才能的认可和赞美:他与众多进士共同受到推崇,而诗人独能识别这位才华横溢的老参军。这里的“黄甲”指代进士及第,“青衫”则是古代低级官员的服饰。接下来两联通过对吴叔巽的想象,描述他在美丽的湖州生活和工作的场景。诗人想象他骑着马,挥动着吟咏诗词的马鞭,穿越于如同清苕般的雪花之中;又或许他会踏着悠闲的步伐,穿过那层层的古弁云。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吴叔巽此行美好愿望的寄托:希望他能凭借自身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唤起当地文化繁荣的热潮,将人文精神发扬光大。整首诗以赠别为主题,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还高度评价了友人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寄寓了美好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吴叔巽赴湖州录事》是南宋诗人朱晞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大约公元12世纪40-50年代。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王朝建立不久,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朱晞颜的个人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早年曾担任地方官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辞官归隐,过起了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地文人雅士交往甚密,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等话题。然而,他也关注国家时事,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有所思考。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哲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在经济、文化方面仍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地势优越、气候宜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湖州位于江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历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朱晞颜结识了吴叔巽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南宋文坛增色添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