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汪桐阳所和觉衰四首 其二
吾闻汪夫子,失笑韩昌黎。朝起抄烂饭,合口稳送之。当其仕四门,竟死遭时讥。公今已退休,仕进非所期。嗟余落宦途,两车牙莫支。鱼虾不能饱,大肉将安为。终当迹公去,漱石沧江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曾听闻汪夫子的趣事,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于韩昌黎。他早晨起来便随便地热热剩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当年他在士人之间名声大噪,最后却死在别人的讥讽之中。如今你已经退居二线,不再追求仕途的晋升。叹息自己竟然落魄至此,似乎再无升官发财的可能。鱼和虾都无法填饱肚子,更何况是大肉呢。我最终会追寻你的足迹离去,到江边洗净内心的烦忧。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与汪夫子之间的交情及共鸣。“吾闻汪夫子,失笑韩昌黎。”诗人提到韩愈的嘲讽,认为汪夫子受到同样的境遇,以此拉近两人距离。诗人对汪夫子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通过描写汪夫子日常生活中早起就餐的场景,描绘出他简朴的生活作风,同时用“合口稳送之”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意。
诗人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表现出对汪夫子职业生涯的赞美,以及对其当前生活的关怀。通过描述自己目前的困境——宦途失意、生活困顿,反衬出汪夫子坚守清贫的高尚品质。此外,诗人还以“鱼虾不能饱,大肉将安为?”提出了质疑,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人最后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作结,希望像汪夫子一样,在晚年终能过上隐逸的生活,在沧江之滨遨游,体现出诗人对心灵的自由和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对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汪桐阳所和觉衰四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朱晞颜于公元1257年所作的一首诗。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正面临着蒙古大军南侵的严峻挑战。而朱晞颜作为一位颇有抱负的士人,他在这个特殊时期不仅关注国家的命运,也关心自己的个人遭遇。
在诗中,朱晞颜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中的哀愁和无奈。当时,蒙古军队对南宋的战争已持续多年,南宋朝廷内外交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晞颜身为南宋士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他在诗中写道:“老至愿身安,时危愁国病”,表达了希望国家能早日摆脱困境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