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张同知安溪留题

标题包含
和张同知安溪留题
古驿荒凉小似舟,解装随分此淹留。风前残杵敲乡梦,雨底寒灯照客愁。山接重冈循县转,潮回暗水入河流。世间名利真何物,投老驱驰可自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小驿站像一叶孤舟,我们在这里稍作停留。风中传来的捣衣声勾起思乡的回忆,雨中的孤灯映照着旅客的忧愁。群山环绕,道路蜿蜒,河水在暗处汇入洪流。世界上的名利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当人老了,可以放下忙碌的生活去追求自由。
去完善
释义
1. 古驿:古代的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这里指安溪的古驿站。 2. 小似舟:比喻驿站的规模小,如同小船一样。 3. 解装:解开行装,这里指休息或者暂时停留。 4. 随分:随便,随意。 5. 淹留:滞留,停留时间较长。 6. 残杵:杵,木棒;残杵,指的是风中飘零的断枝。 7. 敲乡梦:敲击着思乡的梦境。 8. 寒灯:寒冷的夜晚,灯光微弱。 9. 潮回暗水:暗水,指隐蔽的小溪或水流;潮回,潮水退去。 10. 投老:临近晚年。 11. 驱驰:奔波劳碌。 12. 可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感受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古驿、孤独的旅人、风雨中的寒灯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所见的深刻体验。 首联“古驿荒凉小似舟,解装随分此淹留”,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情。古驿犹如一艘孤舟,漂流在荒凉的旅程中,诗人在此处卸下行装,暂时停留。这里体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颔联“风前残杵敲乡梦,雨底寒灯照客愁”,诗人通过对风前的残杵和雨底的寒灯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形象地传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颈联“山接重冈循县转,潮回暗水入河流”,描述了诗人沿途所见之景。诗人通过描绘群山环绕、水流不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这里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尾联“世间名利真何物,投老驱驰可自由”,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认为世间的名利不过虚幻之物,只有在年老时,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也是对生活的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张同知安溪留题》是南宋诗人朱晞颜的作品,创作于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此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朱晞颜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曾担任过御史台主簿、国子监博士等职位,但仕途并不顺利。他的政治立场倾向于抗金,对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表示不满。在诗人的心目中,他渴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张同知是诗人的朋友,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相遇,共同游览了安溪地区。面对美丽的山水风光,两人都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于是,诗人以《和张同知安溪留题》为题,写下了这首诗篇,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