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子华照磨二首 其二
江汉飞飞鸿雁秋,孤羁未足稻粱谋。谁怜独客悲摇落,梦入寒塘月满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汉地区,一群群大雁在空中飞行,已到了秋天的时候。一个孤独的外乡人在这里生活,他并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生计。谁会怜悯这个孤独的外乡人呢?当他看到大雁迁徙时,内心充满了悲伤,仿佛在梦里来到了一片寒冷的水域,那里月光照耀在水面上,显得格外寒冷。
去完善
释义
1.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点或者他想要到达的地方。
2. "飞飞":飞翔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鸿雁的飞行。
3. "鸿雁":大雁,是一种候鸟,秋天时南飞。
4. "孤羁":孤独,被束缚的状态。这里可能是指作者独自在外,没有亲人的陪伴。
5. "未足":不够,不满足。
6. "稻粱谋":谋求生计。这里可能是指作者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
7. "谁怜":谁同情,谁怜悯。
8. "独客":独自一人旅行的人。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自己。
9. "悲摇落":悲伤于草木凋零的景象。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10. "寒塘":寒冷的池塘。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梦中所见的地方。
11. "月满洲":月亮照耀下的荷塘。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梦中的美丽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首先通过描绘秋天的江雁南飞,引出诗人的孤独之情,以及在旅途中谋生之不易。然后,通过对“独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哀与失落。最后,用梦境中的画面——寒冷池塘和月色笼罩下的满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展现出一种孤寂和苍凉之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唐子华照磨二首 其二》这首诗的作者是元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朱晞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340年至1368年之间,即元朝末年。在这段时间里,朱晞颜因为其文学才华和政治地位而广为人知。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晞颜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不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出对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寄唐子华照磨二首 其二》这首诗正是朱晞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中,朱晞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