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九首 其一
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修。游子日已远,缓带令人愁。鸿征尚投塞,狐死亦首丘。物微胡不尔,况在人情不。富贵岂不有,出处安可苟。发白不再玄,旧游骨应朽。愿勖瓜李心,为君报琼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步步前行,路途险阻漫长。游子已离我远去,宽松腰带却让人心忧。鸿雁远行还在回乡的关塞,狐狸临死也会回望它的巢穴。万物都有归宿,何况人呢?富贵岂能没有,但如何取舍却要谨慎。头发白了不能再变黑,旧日的游伴或许已成朽骨。希望你拥有如李子般的心,为我报答这份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行行重行行":"行行"意为不断行走,"重行行"表示重复多次的行走。
2. "道路阻且修":描述了道路的崎岖和遥远。
3. "游子日已远":指离家远行的人已经离得很远了。
4. "缓带令人愁":"缓带"在此处是宽慰的意思,整句话意味着离家的游子渐行渐远,让人心中生出忧愁。
5. "鸿征尚投塞":鸿雁在飞行过程中还会寻找栖息地,比喻即使遭遇困境也要努力前行。
6. "狐死亦首丘":狐狸在临死时会将头朝向出生的巢穴,比喻无论生死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家园。
7. "物微胡不尔":意思是为何微小的事物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呢?暗含对于社会不公的感慨。
8. "况在人情不":更不用说那些情感上的伤害了。
9. "富贵岂不有":荣华富贵并非没有可能得到。
10. "出处安可苟":行事为人怎么能随便应付呢?这里强调行事要慎重。
11. "发白不再玄":头发花白之后无法再变黑,形容岁月流逝。
12. "旧游骨应朽":曾经的游伴可能已经离世,他们的尸骨应该已经腐烂了。
13. "愿勖瓜李心":以瓜和李子自然生长的心志为榜样,希望保持自然真实的状态。
14. "为君报琼玖":为你回报最美好的事物,如同宝玉一样珍贵。
去完善
赏析
《拟古十九首 其一》是朱晞颜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抒发了对远方游子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价值和出处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游子离家远行、道路险阻漫长的场景,表达了游子距离故乡越来越远的担忧。“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修”一句中的“重行行”和“阻且修”形象地传达了道路的艰难,进一步渲染了游子的离别之苦。
紧接着,诗人用“游子日已远,缓带令人愁”表明游子的远离令诗人忧心忡忡,心情沉重。其中“缓带”一词暗示了诗人因忧愁而动作迟缓,尽显哀愁之情。
然后,诗人借鸿雁南飞、狐狸死首向山之典故,寄托了盼望游子早日平安归来的愿望。这体现出游子在外,亲人的挂念与期盼总是无法摆脱的情感纠缠。
接下来,诗人感慨万物虽微小却亦有其存在的道理,进而引发了对人生价值和出处的深度思考。诗人提出了“富贵岂不有,出处安可苟”的观点,强调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底线和人格尊严,应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最后,诗人以“愿勖瓜李心,为君报琼玖”作结,表示要像瓜李树那样内心纯洁,忠诚地为游子付出一切。这一结尾深化了诗人对游子深挚的关爱之情,同时也使全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古十九首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朱晞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公元12世纪),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南宋与金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百姓生活困苦。
朱晞颜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最终选择辞官归隐。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的影响,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
在南宋中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社会的动荡,民间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朱晞颜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减轻人民的负担。
这首《拟古十九首 其一》就是朱晞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百姓苦难的忧虑。诗句中的“世事如春梦”和“沧海桑田”等词句,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