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寿清尹靳从矩
县古槐成幄。燕泥香、繁红坠雨,半帘花落。一夜江皋黄犊雨,万顷绿云喷薄。听四野、田家欢乐。堂上琴声堂下水,昼庭空、自下风檐雀。喧竞少,尽不恶。竹窗暑净巾斜著。傍筠轩、闲舒啸戏,舞翻霜鹤。棐几藤床挥玉麈,风骨棱棱如削。炯一段、清冰秋壑。待得河阳桃李满,向雪堂、细订梅花约。须唤我,共酬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述乡村生活的古诗词。从“燕泥香”和“繁红坠雨”可以看出,诗中的景象是春天或者初夏的时候。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来传达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此外,“四野、田家欢乐”则表现了农民们在田野间辛勤劳作时的快乐场景。“竹窗暑净巾斜著”一句表现了作者在炎炎夏日里,悠闲地享受着竹子带来的清凉,这体现出诗人的心境悠然自得。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画卷,赞美了自然环境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乐观精神。
去完善
释义
《贺新郎 寿清尹靳从矩》注释:
1. 县古槐成幄:县古,指古代县衙所在地,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方;槐成幄,意为槐树茂密,形成如帷幕般的美景。
2. 燕泥香、繁红坠雨:燕泥香,指燕子筑巢时带来的泥土香气;繁红坠雨,形容繁花在雨中飘落。
3. 一夜江皋黄犊雨:江皋,江边高地;黄犊,小黄牛;这句描述的是一夜之间,江边高地上的小黄牛在雨中劳作的场景。
4. 万顷绿云喷薄:万顷,形容面积广大;绿云,指田野中绿色庄稼;喷薄,形容快速生长。
5. 堂上琴声堂下水:堂上,指客厅;堂下,指庭院;这句描述的是客厅里的琴声与庭院中的流水相互映衬。
6. 竹窗暑净巾斜著:竹窗,竹子做的窗户;暑净,指炎热散去;巾斜著,意指头巾歪戴着,表示随意、舒适的状态。
7. 闲舒啸戏,舞翻霜鹤:舒啸戏,指舒缓的歌唱;舞翻霜鹤,指跳舞时的飘逸身影如同飞舞的霜鹤。
8. 棐几藤床挥玉麈:棐几,用榧木制成的桌子;藤床,藤制的躺椅;玉麈,白玉制成的拂尘。
9. 风骨棱棱如削:棱棱,有棱角的样子;如削,形容挺直刚硬。
10. 炯一段、清冰秋壑:炯,明亮;清冰,清澈的冰;秋壑,秋天的山谷;这句话赞美对方的气节如同清澈的冰一样明亮,性格如同秋天的山谷一样深沉。
11. 待得河阳桃李满:河阳,河南省黄河岸边的城市;桃李满,形容桃李树繁茂。
12. 向雪堂、细订梅花约:雪堂,白雪覆盖下的房屋;梅花约,指赏梅的约定。
去完善
赏析
《贺新郎 寿清尹靳从矩》是朱晞颜为祝贺友人生日而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友人的性格特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
首先,词人在开篇便以“县古槐成幄”一句点明了友人的故乡环境。这里提到的“槐成幄”形象地描绘了故乡的古槐树茂密葱郁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接下来的“燕泥香、繁红坠雨,半帘花落”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通过这两句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词人又通过“一夜江皋黄犊雨,万顷绿云喷薄”两句描绘了一幅春雨滋润大地、万物生长的画面。这里的“黄犊雨”是指春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绿云喷薄”则是形容雨后绿草如茵的美景。这样的景象不仅让人联想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还透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词人也表现出了农家生活的欢乐氛围。“听四野、田家欢乐”一句通过对农家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美好画卷。这种田园生活情景的呈现,使得整首词更具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紧接着,词人以“堂上琴声堂下水,昼庭空、自下风檐雀”两句描绘了友人家庭生活中的和谐与宁静。这里提到了琴声和风檐雀,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也表现出友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
随后,词人又以“竹窗暑净巾斜著。傍筠轩、闲舒啸戏,舞翻霜鹤”三句刻画了友人的精神风貌。这里提到竹子、筠轩和霜鹤等意象,形象地展现出友人的高尚品质和凛然气节。这样的描绘使我们对友人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之情。
最后,词人以“待得河阳桃李满,向雪堂、细订梅花约。须唤我,共酬酢”结尾,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这里提到的河阳桃李和雪堂梅花都是象征美好的事物,表达出作者希望友人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贺新郎 寿清尹靳从矩》出自宋代著名诗人朱晞颜之手。词创作于公元12世纪,正值北宋末期,中国历史进入了著名的“靖康之耻”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国家和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
朱晞颜(约1115年—约1190年),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力图挽救国家的命运。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北宋最终在金人的铁蹄下灭亡。
在《贺新郎 寿清尹靳从矩》一词中,朱晞颜通过对寿清尹靳从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美好的人生愿景,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感慨。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朱晞颜卓越的艺术才华,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