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李遵道松竹泉石画壁

标题包含
题李遵道松竹泉石画壁
李侯画手名天下,一纸千金不当价。笑将城市换山林,收拾烟云归一罅。苍松偃蹇怪石撑,修竹萧森冷泉泻。玄阴低户雪垂垂,颠倒黑蛟寒不化。雄姿幽态两奇绝,坐觉清寒逼长夏。道人宴坐心目开,忆得穷幽上嵩华。瘦筇倚壁鹤同癯,门外红尘朝没马。君不画一匡庐山,清风满谷声珊珊,何当着我茅三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李先生绘画技艺举世闻名,一幅作品价值连城。他乐于用繁华的城市换取宁静的山林,在画卷中凝聚云雾缭绕之美。画面中的松树盘根错节,怪异的石块屹立不倒,修长的竹子与瀑布相映成趣。阴霾的气候使得雪花飘落,使得黑蛟仿佛被冻结住。画面的雄浑与幽静令人叹为观止,感受着阵阵凉意仿佛炎炎夏日瞬间消退。这使人想起了嵩山和华山的壮丽景象,还有那倚靠墙壁的竹杖和消瘦的仙鹤,外面的世界此刻如同红尘般消散而去。若是先生愿意为我画出这样的匡庐仙境,定能感受到山谷里拂面而来的清风。我愿在这样的意境之中筑起一间小屋,共享这片宁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朱晞颜:南宋末年的文人,字景渊,号壶山,谥文靖。 2. 李侯:指元代著名画家李遵道。 3. 笑将城市换山林:描绘了画家通过画作让观者忘却城市的喧嚣,感受到山林的宁静。 4. 收拾烟云归一罅:指画中景象生动,宛如现实中的一角。 5. 偃蹇:高耸的样子。 6. 撑:支撑。 7. 萧森:形容草木茂盛而繁密。 8.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9. 苍松:绿色的松树。 10. 玄阴低户:形容寒冷的气氛笼罩着画面。 11. 颠倒黑蛟寒不化:形容画面中的黑色巨龙被寒冷冻住,无法动弹。 12. 雄姿幽态:描绘画中山水的壮丽与幽深。 13. 清寒逼长夏:即使在夏天也能感受到画面的清凉之感。 14. 道人:僧人道士的泛称,这里指的是诗作者自己。 15. 心目开:心境开阔,视野明朗。 16. 忆得穷幽上嵩华:回忆起当年游览嵩山和华山的情景。 17. 瘦筇倚壁鹤同癯:竹子挺拔直立,形象如同峭立的鹤群。 18. 门外红尘朝没马:形容画外繁华世界的纷扰与忙碌。 19. 一匡庐山:隐含了诗人想要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 20. 清风满谷声珊珊:形容庐山的美丽风光和清幽氛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李遵道绘画艺术以及画作松竹泉石画面的诗。朱晞颜以其生花妙笔描绘出画中场景,同时表达了他对画作的敬佩之情。诗人从画作的细节入手,通过描绘苍松、怪石、修竹和冷泉等景物,表现出画家巧妙地捕捉了自然界的形象和韵味。“玄阴低户雪垂垂,颠倒黑蛟寒不化”两句,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的画面,表达了画作的高洁之气。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城市与山林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对画家以画作实现心灵超越的热烈赞扬。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借景抒情,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幅画卷之中,得以暂时逃离尘世的纷扰,感受到与世隔绝的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李遵道松竹泉石画壁》是南宋诗人朱晞颜所作。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愿望。 朱晞颜生活于南宋晚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他曾在朝为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他在归隐后的一段平静岁月。在这段时光里,朱晞颜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寄托,通过绘画和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这个时代,南宋晚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和政治斗争导致民不聊生。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文人士大夫对艺术的追求。朱晞颜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他选择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进行创作,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