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九首 其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南金。感君千里意,致此百炼精。非无跃冶姿,诡异世所惊。宁逐炉锤巧,勿与冶人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从远方而来,赠送给我一双精美的黄金首饰。感激您千里的深情厚谊,带来这么精湛的工艺。虽然并非没有活泼的锻造造型,但它们依然让世人惊叹不已。我愿追寻工匠的高超技艺,而非随意对待冶炼之人。
去完善
释义
1. 客:诗人虚拟的朋友,指远方的来客。
2. 远方:远离诗人的地方,即诗人的家乡之外的地方。
3. 遗:赠送、给予。
4. 我:诗人自己。
5. 双南金:古代南方产的优质铜铁,此处比喻珍贵的物品。
6. 感:感激。
7. 千里意:来自远方的情谊。
8. 致:带来。
9. 百炼精:经过一百次冶炼的金属,这里用来形容物品的质地精良。
10. 跃冶姿:冶炼时的姿态,这里借指冶炼金属的过程。
11. 诡异:奇异、奇特。
12. 世所惊:世人所惊讶的。
13. 宁逐:宁愿追求。
14. 炉锤巧:冶炼技术的巧妙。
15. 勿与冶人轻:不要轻视冶炼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拟古十九首 其十八》朱晞颜的这首古诗,以冶炼金属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诚信和品质的珍视。“客从远方来,遗我双南金”两句描绘了诗人收到来自远方的友人赠送的珍贵礼物——精炼的黄金。通过描述礼物的价值和意义,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感君千里意,致此百炼精。非无跃冶姿,诡异世所惊”,诗人以冶炼金属的过程来形容朋友间深厚的感情。“千里意”表示朋友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地传递心意;“百炼精”则表明黄金经过多次锤炼而成,象征着感情的真挚和深厚。“跃冶姿”表现了黄金在熔炉中不断翻腾的形象,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四句,“宁逐炉锤巧,勿与冶人轻。”诗人以此表达对朋友的尊重和对品质的追求。宁可追求炉火纯青的技艺,也不愿轻易地迎合世俗。这表明了诗人在友情和品质上的坚持和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古十九首 其十八》是宋代诗人朱晞颜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此诗诞生于公元11世纪的中国宋朝时期。此时的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文人墨客争相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其次,在这段时间内,朱晞颜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但科举之路却颇为不顺,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如愿以偿。这种求而不得的经历使他愈发关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从而在诗歌中流露出深沉的忧思。
再次,同一时期的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诗人深受杜甫、韩愈等前代名家的影响,注重诗歌的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民生国事的关切,展示出独特的个性和思想风貌。
综上所述,《拟古十九首 其十八》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时代的文化特点。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这首诗的独特韵味和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