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柏

标题包含
石柏
海物难穷造化奇,后凋惟有岁寒知。 谁将修月黄金斧,斲就凌云紫玉枝。 直干岂容尘点涴,灵根偏与石相宜。 天然不假栽培力,肯逐春风盛与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海中的生物揭示着自然奥秘的神奇,只有经历严寒的人才懂得它。谁能挥舞如金的斧头,造就那直通云霄的紫色玉树枝呢?挺直的树干怎能让尘埃玷污,这神秘的根源只适合与岩石相伴。自然而然的力量无需人工的栽培,只愿追随春风度过繁荣和萧条的岁月。
去完善
释义
1. 海物:指海中生长的动植物。这里泛指自然界中的万物。 2. 造化:创造和化育万物的神力。 3. 后凋:原意是最后凋谢的,这里比喻在严寒中仍然保持青翠的松柏。 4. 岁寒:指寒冷的冬季。 5. 修月:古人相信月亮是由七宝合成,时有亏损,须用金斧修理。这里用来形容松柏的形状和质地。 6. 黄金斧:即金斧子,传说为天神所用的神奇工具。 7. 斲就:斫,砍;就,造成。 8. 凌云:形容松柏的高耸入云。 9. 紫玉枝:紫玉,紫色的玉石;枝,松柏的树枝。 10. 直干:笔直的树干。 11. 尘点:尘埃。 12. 涴:玷污。 13. 灵根:指有灵性、生命力的植物。 14. 石相宜:石,石头;相宜,适合,合适。 15. 不假:不用借助。 16. 栽培力:指人工培育的力量。 17. 肯逐:愿意追随。 18. 春风:春天的风,比喻温暖和繁荣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石柏的诗词。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石柏独特的美和品质。首先,诗人用“海物难穷造化奇”来描述自然界物种繁多、造化神奇的景象,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背景。紧接着,诗人通过“后凋惟有岁寒知”的诗句,突出了石柏在寒冷季节依然坚韧的品质。然后,诗人通过“谁将修月黄金斧,斲就凌云紫玉枝”的想象,赋予石柏一种神话般的色彩,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接下来,诗人又通过对石柏“直干岂容尘点涴”的形象描绘,展现了石柏的高洁气质。最后,诗人通过“天然不假栽培力,肯逐春风盛与衰”的总结,强调了石柏天然生成、不受外界影响的特性,使之具有一种超然独立的姿态。全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柏》是南宋诗人朱晞颜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当时南宋与金国处于战争状态。 朱晞颜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朱晞颜继承了父亲的文学才华,他少年时即以诗文知名于乡里。然而,朱晞颜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这使得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诗歌作品也往往透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动荡不安,外有金兵压境,内有朝政腐败。朱晞颜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在《石柏》中写道:“石上苍苍节,柏生风雨前。”这里的“石柏”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待和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