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别蕲县尹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别蕲县尹二首 其一
渐老难为别,江亭首重回。风尘头共白,湖海气全灰。我岂千金帚,君非百里才。试将遮日手,一棹载诗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时光荏苒,我们都已逐渐老去,难以面对别离,而此刻在江亭重逢首回。看那满头风霜之色,犹如尘土飞扬;英雄之气已消磨殆尽,如同湖海之水变得宁静。我怎能像那些矜持之人一般扫掉尘土?而你也不是那种怀才不遇的人。让我们试着伸出手来遮挡风雨,共同划着一叶小舟满载诗意,再次启程。
去完善
释义
《别蕲县尹二首 其一》 作者:朱晞颜 注释: 1. 渐老难为别:意指随着年岁的增长,离别变得更加困难和不舍。 2. 江亭:江边的小亭子,此处可能指的是送别的地点。 3. 首重回:首次回到这个江亭。 4. 风尘头共白:形容历经沧桑,头发都变得花白。风尘,喻指社会的风俗和现实。 5. 湖海气全灰:意指在湖海之间漂泊的豪情壮志已逐渐消退。 6. 我岂千金帚:我哪里会为了荣华富贵而改变自己。千金帚,即扫帚,这里比喻为名利而奔波劳碌的人。 7. 君非百里才:你不是只能治理一个小地方的人才。百里,古代行政区划单位,这里用来形容地方官员的职位。 8. 试将遮日手:试着用你的才能去遮挡风雨,保护百姓。遮日手,原指遮挡阳光的手,这里比喻为有才干和能力的人。 9. 一棹载诗来:让我们一同乘船前往,共同创作诗歌。一棹,一艘船;载诗,创作诗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告别时的感慨。开篇两句“渐老难为别,江亭首重回”,点明了诗的主题——离别。诗人用“渐老”来形容自己与友人的年纪,表达出他们日渐衰老、精力不再的无奈。同时,“江亭首重回”意味着这是他们在江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相聚,强调了这次离别的特殊意义。 接下来的“风尘头共白,湖海气全灰”,诗人以“风尘头”和“湖海气”来形容自己和友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历经沧桑、岁月消磨后的心境。这里的“白”和“灰”则是对他们青春年华逝去、热情退却的象征。 接着,“我岂千金帚,君非百里才”,诗人通过自嘲的方式,表明自己并非有万贯家财之人,而友人也不是平庸之辈。这既是对友人的肯定,也是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最后,“试将遮日手,一棹载诗来”,诗人以“遮日手”和“一棹载诗来”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他们的年华已逝,但仍有诗歌相伴,以此慰藉他们的心灵。整首诗在深沉的情感中透露出一丝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朱晞颜写下了这首《别蕲县尹二首 其一》。朱晞颜是南宋的诗人、官员,他擅长写离别诗,作品多表达朋友间深厚的友情和家国情怀。这首诗是他辞官离开蕲县时写给当地县尹的告别诗。 当时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朱晞颜虽然身为官员,但他关心民生,体恤百姓疾苦,因此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在任期内也遭受了诸多挫折,如官场斗争、战乱等,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朱晞颜已经辞去了蕲县尹的职务,准备离开这个地方。他回顾了自己在蕲县的任职经历,感慨万千。此时,他的心情既有离别的惆怅,又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朋友的留恋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