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翠

标题包含
山翠
群山喁喁来,跃入千层翠。漫垩有馀斯,我欲斲其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众多山峦纷纷涌现,跳跃进入层层的绿色中。到处都是剩余的白色,我想要削去它的鼻子。
去完善
释义
山:即指周围的群山。 翠:翠绿色,此指山的颜色。 喁喁:低声细语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群山的形态。 跃:跳跃、跃进。这里用来表现山势的变化。 千层:形容山峦层叠的景象。 漫垩:涂抹白垩土。这里指山上原有的白色粉末状物质。 余斯:即“於是”的谐音,表示从这里开始。 斲:砍、削的意思。 鼻:这里指山的最高点。
去完善
赏析
《山翠》是诗人朱晞颜表达自然美感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山群的形象,展现了山峰千姿百态的生动景象。首句“群山喁喁来”中的“喁喁”形象地表现了群山的聚集和涌动,赋予了山们生命活力。接着“跃入千层翠”描绘出山中植被丰富、绿意盎然的画面,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漫垩有馀斯,我欲斲其鼻”的诗句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漫垩”指的是随意涂抹的白土,这里用来形容山脉的形态,暗示了山脉的广袤无边;而“斲其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伟力的赞美和对自我力量的谦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述,传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敬重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翠》是宋代诗人朱晞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约公元1140年左右。这一时期,宋朝正处于金兵南侵的战乱之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朱晞颜(1096-1175),字景韩,号愚庵,浙江义乌人。他自幼勤奋好学,长大后步入官场,曾任宗正丞、秘书郎等职。虽然身处乱世,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民生,致力于国家的复兴事业。 在创作《山翠》时,朱晞颜已经年过半百,人生阅历丰富。他目睹了国家动荡、百姓疾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所击垮,而是通过寄情山水、抒发胸臆,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