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李竹所先辈韵

标题包含
次李竹所先辈韵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忆起曾经在南宫角游历的美好时光,他为何会短暂地出现在陈楼。他在汉代就享有无上的声誉,现在在兰省依然是第一流的人物。他曾在清晨吟咏诗篇,追寻着梅涧的足迹,也曾燃起灯火,沉浸在竹房的秋天。可以想象得到,他正在深入研究《潜夫论》,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他的伙伴。
去完善
释义
1. 南宫:又称“南宫品”,唐代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之一,此指作者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 2. 角俊游:意指参与朝廷选拔人才的考试活动。 3. 高名:对他人优点的赞美,此处意指李竹所才学出众。 4. 汉廷:汉代朝廷,此处指代唐朝的朝廷。 5. 兰省:古代中国分科办事的官署,此处借指文学领域。 6. 吟策:用来书写诗歌的工具,此处意指诗人写作时的心情和感受。 7. 梅涧:此处是作者为了抒发情感而创作的一种景象,并非实指。 8. 书灯:读书照明所用的灯火。 9. 深窈:指夜深人静之时。 10. 竹房:竹子制成的房间,常与文人墨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11. 潜夫论:书名,东汉哲学家王充所作,论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12. 遥知:从远处得知。 13. 斯人:此人,指李竹所。 14. 可得俦:可以与之相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朱晞颜回忆与友人李竹所一起游玩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的“南宫角俊游”和“汉廷素擅无双誉”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友人的赞美。 在诗中,诗人以“兰省今推第一流”来形容友人的才华横溢,表达了对他高度的认可和尊重。同时,通过描绘“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这样静谧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追求知识的决心。 最后,诗人提到“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暗示了友人正在专心致志地研读经典著作,并期待着与他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识的热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李竹所先辈韵》是南宋诗人朱晞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蒙古帝国的大举进攻下,逐渐走向衰落。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文人士大夫也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朱晞颜作为当时的一位文人,对国家的命运也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朱晞颜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勤奋,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第。尽管遭受挫折,朱晞颜仍然坚持读书写作,试图通过自己的才学为国家效力。然而,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的愿望很难实现。 在这首诗中,朱晞颜以李竹所先辈的诗句为灵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他以竹子为喻,表达了坚韧不屈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他也希望以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即使时局艰难,也不放弃希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