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晚步
晚凉闲散策,一径入松深。每到钟鱼地,便生泉石心。水花香晚殿,凉月堕空林。后夜相思梦,怀君倚柱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凉爽的夜晚悠闲漫步,沿着一条小路走进了幽深的松林。每当来到寺庙所在的地方,就会生出对山泉岩石的喜爱之情。晚殿传来淡淡的水香,月光映照着清凉的树林。期待着夜晚的到来,在梦中与你相见,怀着对你的思念,倚着柱子吟诗。
去完善
释义
1. 晚凉:傍晚的凉爽天气。
2. 闲散策:悠闲散步。策,马鞭,这里指代走路。
3. 一径:一条小路。
4. 松深:松树繁茂的地方。
5. 钟鱼:佛教寺庙中敲击以召集僧众的钟声。
6. 泉石心:喜欢山水风光的心情。
7. 花水香晚殿:指寺庙周围的鲜花和水源带来的香气弥漫在晚间的大殿周围。
8. 凉月堕空林:形容月亮倒映在树林间的清凉景象。
9. 后夜:第二天夜里。
10. 相思梦:怀念对方的梦境。
11. 怀君:思念对方。怀,思念。君,对方,这里指的是朋友或者诗人的爱人。
12. 倚柱吟:依靠着柱子吟唱诗歌。
去完善
赏析
《普照寺晚步》是朱晞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寺庙风光图。在傍晚凉爽的时候,诗人漫步于寺庙之中,感受着自然界的寂静与美丽。寺庙里的钟声、鱼跃、泉水、山石等元素都让诗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同时,诗中的“水花香晚殿,凉月堕空林”这两句尤为出色。它们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寺庙晚景的美丽: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月色映照着寂静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优美的文字表达出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在后夜的梦中,他怀念起与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感慨万千。整首诗将自然景色、情感抒发和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晞颜的《普照寺晚步》是明代的一首描绘风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末年,即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朝晚期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
朱晞颜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人生际遇也颇受影响。他可能因为科举失利、官场失意等原因,对生活产生了些许感慨和无奈。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朱晞颜常常选择游览名山古刹,寄托自己的情怀。
在游览普照寺时,朱晞颜感受到了寺院的宁静与安详,仿佛在这短暂的瞬间,尘世的纷扰都被抛诸脑后。因此,他写下了这首《普照寺晚步》,表达了自己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