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亭十绝 其六

标题包含
江亭十绝 其六
红鳊白粲楚江秋,升斗来为口腹谋。世事自来如意少,忍堪无蟹有监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鲜红的鳊鱼和洁白的米粒在楚江之畔的秋天,勤劳的人们用这些微薄的食物维持生计。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不如人意,即使在没有螃蟹的情况下也要学会适应和忍受。
去完善
释义
1.红鳊:即红色鳊鱼,指武昌鱼。 2.白粲:指稻谷颗粒饱满的样子。 3.楚江:这里指长江。 4.升斗:微薄的口粮。 5.口腹谋:为了满足口腹之需而劳作。 6.世事情自来如意少:世间的事情往往不如人意。 7.忍堪:难以忍受。 8.监州:古代地方官职名,掌管一州政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红鳊鱼和白米饭这两种美食开篇,描绘了楚江之秋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然而,诗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生计而劳碌奔波的现状。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如意少”和“忍堪无蟹有监州”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这种情感犹如江面上的波浪,起伏跌宕,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亭十绝 其六》是明代诗人朱晞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晚期,大约在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之间。 在这个时期,朱晞颜的生活经历了一段波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在任期内因为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而受到排挤,最终辞官回乡。在回到故乡后,他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中,成为了一名颇有影响力的文人。 在明朝晚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腐败、外患不断、农民起义等问题困扰着国家。然而,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优势和经济繁荣,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这里,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绘画等形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朱晞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江亭十绝 其六》。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