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汪桐阳所和觉衰四首 其四

标题包含
答汪桐阳所和觉衰四首 其四
幽居谢人事,门径绝送迎。曲生真解事,入室如有情。呼儿供细酌,我歌尔其聆。歌词非不佳,未乐愁先并。谁能逐愁去,千日时一醒。君家富良田,种秫当早成。翁虽不解饮,持以慰狂生。但当师饮湿,细糁东坡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安静的住所里谢绝俗事,不与人交往。老曲(指酒)懂得我们的心思,进入屋内如同有情。呼唤孩子准备小酌,我们一起唱歌。歌词并不坏,但快乐之前忧愁就已出现。谁能消除忧愁呢?只有每天喝点酒来振奋精神。你家有很多良田,种植高粱很快就能酿出美酒。虽然老爷子不会喝酒,但可以以此安慰我们这些狂热者。只需模仿潮湿时的饮酒方式,细细品味苏轼的诗意。
去完善
释义
1. 幽居:指深居简出,不问世事的生活状态。 2. 谢人事:谢绝人际交往。 3. 门径:指房屋的大门和通道。 4. 曲生:原指屈原,这里代指酒。 5. 入室:进入屋子。 6. 有情:指有感情,这里形容酒仿佛懂得人的情感。 7. 呼儿:呼唤儿子。 8. 供细酌:提供细细品味的酒。 9. 我歌尔其聆:我唱歌,你仔细听。 10. 歌词非不佳:这歌词并非不好。 11. 未乐愁先并:还没有快乐的时候,忧愁就已经到来。 12. 逐愁去:消除忧愁。 13. 千日时一醒:指偶尔清醒一次。 14. 君家富良田:你家有很多好的田地。 15. 种秫:种植高粱,这里指酿酒。 16. 当早成:应该早点酿好。 17. 翁:指汪桐阳。 18. 未解饮:不擅长饮酒。 19. 狂生:狂放不羁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20. 饮湿:指喝得半醉的状态。 21. 细糁东坡羹:指精心烹饪美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幽居生活,表达对世俗纷扰的摒弃和对宁静致远的向往。“幽居谢人事,门径绝送迎”两句点明诗人的心境和避世的生活态度,强调自己谢绝社交、离群索静的状态。“曲生真解事,入室如有情”则暗示了酒作为陪伴自己的朋友,在这孤独中给予慰藉。诗人与酒的亲密互动表达了心灵的交流与依托。“呼儿供细酌,我歌尔其聆”描述诗人邀请孩子共享饮酒、唱歌的快乐时光,强调了与家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的天伦之乐。然而,诗歌接下来的“歌词非不佳,未乐愁先并。谁能逐愁去,千日时一醒。”透露出诗人内心并未摆脱忧愁烦忧,即便沉浸在欢愉之中,悲伤之情也如影随形。诗人不禁呼唤“君家富良田,种秫当早成。翁虽不解饮,持以慰狂生。”期望友人的关爱和理解能抚慰他的内心。末句“但当师饮湿,细糁东坡羹”传递出诗人决心效仿苏东坡的豁达心态,努力地调整自我,使心灵得以平衡。整首诗以沉郁的心境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诗人面对人生挫折的态度:既有决意与世无争的洒脱,又有无法释怀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汪桐阳所和觉衰四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朱晞颜创作的组诗作品之一。这组诗创作于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当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人士大夫间唱和之风盛行。 朱晞颜,生卒年不详,字景韩,浙江金华人。他博学多才,工于诗文,但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多次被贬谪。在南宋后期,朝政腐朽,民不聊生,朱晞颜对现实颇为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现状。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朱晞颜与其他文人学士交往密切,互相唱和、抒发情志。他在《答汪桐阳所和觉衰四首 其四》中写道:“白发年来不自知,秋风叶叶换青枝。”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他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