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陈伯永竹院有魏鹤山题扁名公留题
信吟筇到处,尽可款、个人家。见碧甃横陈,粉墙低亚,乱锁烟霞。森森万竿如束,倚虚檐、风影自交加。一点尘无几研,十分清到窗纱。堪嘉。玉立瘦穿沙。池色净无瑕。向良夜移床,静临书帙,闲试茶瓜。明月清风仍好,但秦宫、梁苑遍栖鸦。零落残香秀墨,春衣拂遍苔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步乡野之时,皆可在寻常百姓家暂时小憩。可见清澈的水渠随意铺陈,粉刷过的墙壁低垂着,被袅袅烟雾笼罩。周围有万竿竹子紧密排列,它们在空旷的屋檐下摇曳生姿。这里几乎没有一丝尘埃,清爽之感溢满窗纱。这样的景致令人称赞。在这洁净的池塘中,翠竹挺拔而立,破土而出。在美好的夜晚,搬来躺椅,静静地翻阅书籍,尝试着品尝茶瓜的乐趣。明月光与清风依然美好,但在秦宫和梁苑,却只能见到昏鸦。那残留的花香与笔迹如同风中的花瓣,点缀在春天的衣裳上,掠过苔痕斑驳的花瓣。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朱晞颜:南宋文学家,号正孺,仕至敷文阁待制,封新安郡侯。
2. 陈伯永:人名,生平不详。
3. 竹院:以竹子为背景的院落。
4. 魏鹤山:即魏了翁,南宋理学家、诗人。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
5. 题扁:即在匾额上题写。
6. 名公:指著名的人士。
7. 吟筇(qiong):诗人的手杖。
8. 信:确实。
9. 尽可款、个人家:都可以看作是“尽可款待人”,意思是任意可以接待的人。
10. 碧甃(zhòu):碧绿的井栏。
11. 粉墙:用石灰刷过的墙面。
12. 乱锁烟霞:形容烟雾缭绕的美景。
13. 森森万竿:茂密的竹林景象。
14. 如束:像被捆扎起来的样子。
15. 风影:风的影子,这里用来形容风吹竹叶的景象。
16. 无几研:没有多少研磨的痕迹,意思是很久无人使用。
17. 十分清到窗纱:十分清爽的感觉到达了窗纱。
18. 堪嘉:值得称赞。
19. 玉立瘦穿沙:竹子笔直地生长在稀疏的土壤中。
20. 池色净无瑕:池塘的水清澈无暇。
21. 良夜移床:在美好的夜晚移动床铺。
22. 书帙(zhì):书本。
23. 茶瓜:茶水与瓜果。
24. 明月清风仍好:明月清风依旧美好。
25. 但秦宫、梁苑遍栖鸦:尽管秦宫、梁苑等地已经遍布乌鸦。
26. 零落残香:散落的香气。
27. 秀墨:秀美飘逸的墨迹。
28. 春衣拂遍苔花:春天的衣服轻轻拂过满地的青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词牌是《木兰花慢》,描述了诗人陈伯永竹院的景象和氛围。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碧甃横陈,粉墙低亚,乱锁烟霞;森森万竿如束,倚虚檐、风影自交加等景象,展现出了竹院的清幽和宁静。诗人还提到了秦宫、梁苑,借用了这两个古代著名的园林景致,表达了对于古代文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晞颜的《木兰花慢 陈伯永竹院有魏鹤山题扁名公留题》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
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蒙古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国家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朱晞颜作为一个文人,他的人生经历也是颇为曲折。他曾任职于官场,但因不满当时的腐败风气而辞官归隐,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陈伯永、魏鹤山等,他们一起吟诗作赋,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晞颜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晚期,这是一个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没落的时代。一方面,由于蒙古的入侵,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南宋的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大肆迫害那些主张抵抗的爱国志士,使得民间充满了压抑的氛围。在这种背景下,朱晞颜等文人只能选择隐居,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