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茂枯林上人
吴山一何丽,湖水清且弥。天高灏气浮,我行适其时。陂长秋意住,苹末来清飔。扁舟日来往,薄宦焉能羁。山中耆旧人,吟啸相追随。茶笋尽禅味,风月多襟期。胡为滞江表,一钵营朝饥。何当归来乎,共赋丛桂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吴山风光如此美丽,湖水清澈而宽广。天空高远,浩气浮动,我正适时地漫步其中。长长的湖岸,秋天的气氛浓重;从湖面吹来的清风,让人倍感清爽。每天驾着小船在湖上往来,尽管官职卑微,却也乐在其中。在山中遇到这些年长者,他们相伴而行,吟诗抒怀。茶与竹笋中都蕴含着禅意,风月和诗心交织在一起,正是心怀壮志的时刻。为何我还滞留在这遥远的江南呢?应该尽早回到故乡,共同歌颂那丛林中的桂枝。
去完善
释义
1. 吴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诸山统称,这里指苏州一带的风景。
2. 湖水:这里的湖指的是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3. 适:符合,适合。
4. 陂:湖泊,此处指西湖。
5. 秋意:秋天的气氛。
6. 苹末:指风从水面吹过的场景。
7. 扁舟:小船。
8. 薄宦:卑微的官职。
9. 耆旧人:年老的友人。
10. 茶笋:茶叶和竹笋,这里泛指素食。
11. 禅味:禅宗的味道,即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12. 风月:风和月,代指美好的景致。
13. 襟期:胸怀抱负,此处以“风月多襟期”意指山水之间的美好景致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14. 江表:江南地区。
15. 一钵:原指僧侣乞食所用的碗具,此处借用指代僧人化缘的生活。
16. 丛桂枝:桂花,此处以桂花香隐喻诗人在山林中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现了自己的闲适心情和高洁品质。在诗人眼中,吴山的壮丽、湖水的清澈以及天高的广阔景象,都是自然的恩赐。他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扁舟日来往,共度好时光。诗中的“山中耆旧人”指代茂枯林上人,暗示诗人与他的深厚友情。
全诗的情感脉络经历了从初见美景时的愉悦,到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再到盼望重逢的热切。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自己渴望与友人团聚的愿望,希望共同欣赏丛桂花的美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和友情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的诗人朱晞颜所作的《寄茂枯林上人》一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浓厚的情感和深沉的禅意。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的中后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经济、文化和宗教高度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禅宗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很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
朱晞颜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禅师茂枯林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对于禅宗思想的领悟。他在诗句中提到了“荒榛迷古道”,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禅宗成为了人们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重要途径。
朱晞颜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为时局的变化而被贬谪。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禅宗产生了更深的信仰。他的这首《寄茂枯林上人》正是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内心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禅意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