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两猿图

标题包含
题两猿图
穿林饮涧啸秋风,活计虽殊乐意同。自笑平生山野性,一生何事著樊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树林间穿行,喝着溪水,对着秋风长啸,尽管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但快乐的心情却是相同的。我笑自己生来就有这种山野的性情,一生都不愿被囚禁在樊笼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穿林:穿越树林。 2. 饮涧:在溪涧饮水。 3. 啸秋风:对着秋风长啸。 4. 活计:生活方式。 5. 殊:不同。 6. 乐:乐趣。 7. 同:相同。 8. 自笑:自我嘲笑。 9. 平生:一生。 10. 山野性:指喜欢山水自然的性格。 11. 何事:为什么。 12. 著:居住。 13. 樊中:樊笼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诗人借《题两猿图》表达了自身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野性的追求。通过描绘两猿在秋风中穿林饮涧、啸叫的情景,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诗人认为,尽管人类与动物的生活方式不同,但快乐却可以是相通的。同时,诗人在反思自身时,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他认为自己天生就具备一种“山野性”,这种特性使他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寻找真正的自由。整首诗展示了诗人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勇于挑战现实的决心,使读者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两猿图》是明代诗人朱晞颜的一首描绘自然界生灵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即15世纪后半叶至16世纪初。在朱晞颜的笔下,两只猿猴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形象,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明朝正处于稳定的繁荣阶段。明朝的文化艺术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诗人在这一时期生活在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中。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明初的一些问题和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些可能间接影响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一时期,朱晞颜是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象的诗人。他的许多诗篇都表现出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而《题两猿图》作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也反映了朱晞颜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生态和谐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