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张侯复胡安定坟
古昔典礼崇圣贤,墓有卒守祀有田。粪除封殖严省谒,邦伯政教急所先。文昭德业盛湖学,道统得与洙泗传。堂封近接萧寺侧,儒墨利钝纷戈铤。城堙隧塞宰木仆,忍见图牒埋苍烟。吁嗟士气久不振,笾豆有享来墓前。使君下车申大义,坐使故里开新阡。逃空设教事两立,共际明治相昭宣。高薨伟表动原色,松槚一夕回清妍。愿输笔札为公赋,要与灵光嵂兀俱岿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文:古昔典礼崇圣贤,墓有卒守祀有田。
译文:在古代,人们对圣贤的尊重体现在各种礼仪之中,他们的坟墓有人看守,祭祀田地也被保留下来。
古文:粪除封殖严省谒,邦伯政教急所先。
译文:对于墓地的维护和祭拜,当地政府都给予了严格的监管,而地方长官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教育和政务。
古文:文昭德业盛湖学,道统得与洙泗传。
译文:他们光辉的品德和崇高的事业让湖学更加昌盛,使得他们的道统得以像洙水和泗水那样流传。
古文:堂封近接萧寺侧,儒墨利钝纷戈铤。
译文:他们的祠堂就在寺庙旁边,儒家和墨家的学说在此激辩交锋,就如同刀剑在战场上一样激烈。
古文:城堙隧塞宰木仆,忍见图牒埋苍烟。
译文:然而城市的变迁使得墓地被废弃,墓碑倒下,似乎没有人愿意再提起这些曾经的辉煌。
古文:吁嗟士气久不振,笾豆有享来墓前。
译文:真是令人叹息,人们的精神已经很久没有得到振奋,只能依靠在墓前的祭品来表达敬意。
古文:使君下车申大义,坐使故里开新阡。
译文:幸运的是,新来的地方官下车伊始就提出了重大的义理,他让家乡重新开垦了新的墓地。
古文:逃空设教事两立,共际明治相昭宣。
译文:他在避难的同时,努力进行教育,让光明的统治得以显露出来。
古文:高薨伟表动原色,松槚一夕回清妍。
译文:高高的牌坊,壮丽的建筑,改变了原本的颜色,就像松树和槚树一夜之间变得清新美丽。
古文:愿输笔札为公赋,要与灵光嵂兀俱岿然。
译文:我愿意用笔记录下这一切,让这样的精神之光永远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1. 古昔:古代,往昔。
2. 典礼:指重视丧葬礼仪的规矩。
3. 圣贤:指对儒家学说有重大贡献的人。
4. 卒守:指专门守护坟墓的人员。
5. 粪除:清扫墓地,使之整洁。
6. 封殖:保护墓地不受侵犯。
7. 省谒:指巡视祭拜。
8. 邦伯:指地方长官。
9. 文昭德业:指胡安定先生杰出的学术成就。
10. 道统:指儒家思想的正统传承。
11. 洙泗:这里代指孔子故乡山东曲阜。
12. 堂封:指祭祀用的神堂。
13. 萧寺:指佛教寺庙。
14. 儒墨:指儒家和墨家两种思想流派。
15. 利钝:指优点和缺点。
16. 城堙:指城墙和废墟。
17. 隧塞:指坟墓周围的通道。
18. 宰木仆:指树木凋零。
19. 图牒:指地理记录。
20. 苍烟:指烟雾笼罩的荒凉景象。
21. 笾豆:祭祀用的器皿。
22. 使君:指地方长官。
23. 大义:指重要的道理。
24. 新阡:指新的墓地。
25. 逃空:指远离世俗的烦恼。
26. 设教:指教书育人。
27. 际:指适应,面临。
28. 昭宣:指公开宣扬。
29. 高薨:指高大的墓碑。
30. 伟表:指壮观的景象。
31. 原色:指大地的颜色。
32. 松槚:指墓地周围的松树和槚树。
33. 一夕:形容短时间内。
34. 清妍:指清新的美景。
35. 笔札:指写作记录。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文人墨客对于儒家礼仪和道德传承的诗歌。诗人以拟张侯复胡安定坟为题,强调了对古代圣贤的尊敬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诗中提到了古代的墓葬制度和祭祀方式,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追思之情。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义之举,呼吁人们关注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
诗人通过描绘萧寺侧的堂封,表达了对于文化融合和儒墨之争的思考。他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同时也对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表示忧虑。在诗歌的最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希望借助文字的力量,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张侯复胡安定坟》是宋代诗人朱晞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朱晞颜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国家繁荣昌盛的时期。他的一生主要在政治、文学和哲学领域活动,曾任翰林院编修,晚年辞官回乡,专注于教育后学。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品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国力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在这个时期的生活也相对稳定,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这首诗中,朱晞颜通过对张侯复胡安定坟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生死、善恶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