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庆张闾总管母八十
人生八十,是世间中寿。七十由来古稀有。况君侯,已树开国殊勋,曾异数,周鲁瞻前拜后。玉麟分上瑞,千里传欢,鸾诰金花烂晴昼。象服照青春,秋香荐,北堂卮酒。问阿母西池底时来,试为数蟠桃,几番开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人生的80年历程中,70岁已是古来少有的高寿。何况您的尊贵地位犹如国家的栋梁,非同寻常。从前在周公和鲁公的时代,人们会对您顶礼膜拜。如同天赐祥瑞的美玉,穿越千里为您带来欢乐,金光照耀在鸾凤衔书的五彩霞帔之上。您身着的华服映照出青春的样貌,照亮了世人眼中的每个时刻。正值母亲北方的宴席上摆满美酒佳肴之时。向西方池塘的母亲请教,试着计算蟠桃的成熟次数,以及它的花开花谢。
去完善
释义
《洞仙歌 庆张闾总管母八十》朱晞颜
注释:
1. 洞仙歌:词牌名,双调八十三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
2. 庆张闾总管母八十:这首词是为庆祝张闾总管的母亲八十岁生日而作。张闾,元朝时期的官员,曾任总管一职。
3. 中寿:中等的寿命,通常指六十至八十岁。
4. 七十由来古稀有:自古以来,七十岁就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年龄。
5. 殊勋:特殊的功勋,这里指张闾在朝廷中的重要贡献。
6. 异数:不寻常的待遇或荣誉。
7. 周鲁:周公和鲁公,分别是周朝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鲁国的君主,这里用来形容张闾的地位和功绩。
8. 玉麟分上瑞:玉麟,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上瑞,祥瑞的征兆。这句是说,张闾的母亲受到了神仙的祝福。
9. 千里传欢:这句形容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祝贺张闾母亲的生日。
10. 鸾诰金花烂晴昼:鸾诰,古代皇帝赐给功臣家属的诏书;金花,金色的花朵;烂晴昼,晴朗的白日。这句描述了张闾母亲接受皇帝恩赐时的盛况。
11. 象服照青春:象服,古代贵族妇女的礼服;照,照耀;青春,春天。这句赞美张闾母亲的青春永驻。
12. 秋香荐:秋香,秋天的花香;荐,奉献。
13. 北堂卮酒:北堂,古代北方的房屋;卮酒,一杯酒。这句描绘了张闾母亲在北堂饮宴的场景。
14. 阿母西池底时来:阿母,对母亲的尊称;西池,西方的池塘,这里可能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底时来,何时来。
15. 试为数蟠桃,几番开否:蟠桃,神话传说中的仙桃;开否,开花与否。这句祝愿张闾母亲长寿,如同蟠桃一样多次开花。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词是诗人朱晞颜为庆祝张闾总管母亲八十岁生日的作品。整首词围绕"八十大寿"这个主题展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母亲的尊敬与祝福。诗人首先提到八十岁是人生的中寿之年,而能活到七十岁就已经非常难得,更不用说张闾总管的功绩,他在国家建立过程中的特殊贡献使得他的母亲在周鲁两地都受到了敬仰。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玉麟、金花等吉祥之物,展现了喜庆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母亲的高贵地位。诗人还以"象服照青春,秋香荐,北堂卮酒"来形容母亲的容颜不老和寿宴的丰盛,进一步突显了母亲的尊贵身份和美好品质。最后,诗人询问母亲何时能降临西池,品尝蟠桃的甜美,这也寓意着母亲长寿的美好祝愿。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母亲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朱晞颜在宋代创作的《洞仙歌 庆张闾总管母八十》,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
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相对安定,儒家文化繁荣,民间娱乐活动丰富,人们注重家庭伦理和孝道,尤其是尊敬和祝福高龄老人。朱晞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庆祝友人张闾总管的母亲八十岁寿辰而创作了这首词。
在这段时间里,朱晞颜的生活境遇良好,他在朝廷任官,同时也关注民间疾苦,关心民众的生活。他与张闾总管关系密切,共同关注国家大事,相互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深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母亲的爱戴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洋溢着深情厚意的祝寿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