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堂
岗势萦回入缭垣,坡陀崇级上攀缘。八窗空阔浑无暑,一罅高寒别有天。隐隐佩环迷洞府,悠悠钟鼓隔山川。我来俛仰嗟陈迹,浪说仙家八百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势环绕,逐渐延伸至围墙,崎岖不平的道路引导我们向上攀爬。八个窗户敞开,凉爽宜人,完全感觉不到夏日的炎热。而在一个狭窄的缝隙中,别有天地,寒冷的空气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隐约可以听到仙人的环佩声,悠远的钟声和鼓声在远处回荡,隔着山川传过来。我来到这里,感叹这一切都是过去的痕迹,那些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也不过是世人杜撰出来的。
去完善
释义
1. 碧落堂:可能是作者自己建造的一座亭子或建筑。
2. 岗势:山岗的地形地貌。
3. 萦回:形容地形曲折。
4. 缭垣:围绕城墙。
5. 坡陀: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
6. 崇级:很高的台阶。
7. 攀缘:向上爬行。
8. 八窗:指四面八方通风的窗户。
9. 空阔:空旷开阔的空间。
10. 浑无暑:完全感觉不到炎热。
11. 一罅:一条裂缝。
12. 高寒:高山上的寒冷气候。
13. 别有天:另外有一个不同的世界。
14. 佩环:玉佩和玉环,古人常佩戴在身上作为饰品。
15. 洞府: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
16.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
17. 钟鼓:古代用于报时和祭祀的乐器。
18. 隔山川:在远方的山上。
19. 我来:作者来到碧落堂。
20. 俛仰:低头抬头,表示观察周围环境。
21. 陈迹:过去的事迹。
22. 浪说:随意地说。
23. 仙家:神仙。
24. 八百年:夸张的说法,表示年代久远。
去完善
赏析
《碧落堂》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中通过对碧落堂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诗人通过对岗势、坡陀、窗户、缝隙等景物的刻画,展现了碧落堂周围的壮丽景象。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富有神话色彩的词语,如“洞府”、“佩环”、“钟鼓”等,使诗歌具有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在结尾处,诗人以“八百年”的时间跨度,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碧落堂》是南宋诗人朱晞颜的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繁荣,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
在这个时期,朱晞颜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的人生际遇既有生活的安定,也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京城的官场上表现出色,但他更向往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这种心境反映在他的诗作中,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家国情怀。
在朱晞颜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个时期也是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期,国家的边疆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朱晞颜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文人,他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担当和使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