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纯孝祠
纯孝祠荒草自春,江山依约髻鬟青。行人不识夫人意,只把金钱愿乞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纯净的孝心祠堂里,春天里的杂草自然生长。江山的轮廓仍然清晰可见,如同发髻一样翠绿。路过的行人并不了解夫人的用意,只是把钱丢在那里祈求保佑。
去完善
释义
1. 曹娥: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女,传说她为了寻找被洪水冲走的父亲,沿江行走数里,终因疲惫而死去,年仅17岁。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孝心,为她建立了曹娥庙。
2. 纯孝祠:指曹娥庙,因为曹娥以纯洁的孝心著称,所以称为纯孝祠。
3. 荒草自春:春天到来时,荒草丛生。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4. 江山依约髻鬟青:形容江水和山脉的形状如同女子的发髻一样美丽。
5. 行人:路上的行人。
6. 不识夫人意:不了解夫人的心意。这里指路人并不理解曹娥的孝心。
7. 只把金钱愿乞灵:只用金钱来祈求神灵的庇佑。这里指路人在曹娥庙中用金钱许愿,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
去完善
赏析
《曹娥纯孝祠》描绘的是曹娥江畔的纯孝祠。诗人以“纯孝祠荒草自春”开篇,描述了纯孝祠的荒芜景象,暗示了人们对于孝道的忽视。接着,诗人用“江山依约髻鬟青”来形容周围的自然景观,借江山之美来衬托出纯孝祠的落寞。最后,诗人通过“行人不识夫人意,只把金钱愿乞灵”来表达人们对曹娥纯孝事迹的无知和功利之心,警示人们在繁华世界中要保持对孝道的尊重和传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娥纯孝祠》是明代诗人朱晞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朱晞颜生活在明朝中期,即14-17世纪。他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墨客,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曹娥纯孝祠》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具体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这首诗应该是他在得知曹娥的事迹后创作的,以此表达他对曹娥纯孝精神的赞美。
其次,关于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朱晞颜在明朝时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广为传颂,受到了很高的赞誉。然而,朱晞颜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为种种原因而遭受挫折。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也更加珍惜家庭和睦、孝道传承等美德。
再次,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孝道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朱晞颜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诗人,对孝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当他听闻曹娥的纯孝事迹后,便创作了这首《曹娥纯孝祠》,以此来表达对孝道的敬意和对曹娥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