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宋君见诒之作
非才衰晚玷恩荣,假节西来镇锦城。
远慕文翁兴旧学,窃希何武见诸生。
银袍冉冉朝先圣,玉树森森识众英。
传道喜将师席正,尚称官阀礼为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宋君:即宋代某位君子或地方长官,此处可能指诗人所尊敬的宋朝官员。
2. 见诒(jiàn yí):赠送,这里是指赠诗。
3. 非才:谦称自己的才能不足。
4. 衰晚:老年衰弱的时候。
5. 玷(diàn)恩荣:辱没恩宠与荣誉。
6. 假节:古代官员出行时,持节作为符信,这里借用使者的符节,表示自己虽不是真正的使者,却承担使者之任。
7. 西来:向西边的地方行进。
8. 镇:镇守,治理。
9. 锦城:锦官城,今四川省成都市,因三国蜀汉在此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的制造,故名。
10. 文翁:西汉时期的蜀郡太守,开凿水利工程灌溉农田,又创建石室学堂,宣扬儒家文化。
11. 窃希:暗自期望。
12. 何武:西汉时期的人物,曾任扬州刺史、兖州刺史等,官至丞相。
13. 银袍:唐代贡士参加省试时所穿之袍,后来泛指儒生的服装。
14. 冉冉:缓慢行进的样子。
15. 先圣:指孔子。
16. 玉树:用玉石雕刻的树,这里用来形容才华出众的人才。
17. 森森:繁茂,众多。
18. 传道:教授道理、传授学业。
19. 师席:教师的座位,代指教师的位置。
20. 尚称:尚且称得上。
21. 官阀:门第、家世。
22. 礼为轻:以礼相待,视人为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韩绛在宋朝时期写给朋友宋君的一首酬答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尊重和对学生的期许。首先,诗人提到自己的资质并不出众,但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任命,到西边的锦城(成都)担任地方官员。接着,他提到自己仰慕古代文人的学识,希望也能像他们一样教育学生,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银袍冉冉朝先圣,玉树森森识众英”,这两句描述了学生们穿着银袍,在老师的指导下向圣人学习,认识并欣赏众多优秀的人才。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尊重,认为自己所担任的官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传播真理,教导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的热忱和对教育的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奉酬宋君见诒之作》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绛所作。创作时间大致可以锁定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宋朝的鼎盛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众多。
在这段时间里,韩绛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参与了北宋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他在朝廷任职多年,历任尚书省左司郎中、户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等要职,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深刻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
在文学创作方面,韩绛擅长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首《奉酬宋君见诒之作》就是他在担任尚书省左司郎中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