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寄尧夫先生

标题包含
答寄尧夫先生
君子志于道,出处非一端。 伊尹负鼎俎,颜渊乐瓢箪。 斯自理适当,匪缘情所安。 超然达者致,邈矣谁可攀。 嗟嗟狂若狷,狥已缺其完。 轩冕死不释,山林趋不还。 我爱邵夫子,醇气充见颜。 群经究彼邃,古史阅而删。 不为诡异行,已蹈时俗难。 逃名去其奥,筑室伊洛间。 抱业舍仕进,竭心奉亲欢。 修竹当环堵,寒流日潺潺。 问谁从之游,结驷款其关。 兹予久欣慕,欲往良独艰。 幸君适河内,至此解征鞍。 僚友恃交旧,屈致及门阑。 前迎倒我屣,布席罗雕盘。 高谈未一二,长揖忽归骞。 不意馈双鲤,剖腴出琅玕。 何以报嘉惠,永怀金与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君子追求真理,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伊尹执着功名,颜渊安贫乐道,各有取舍,关键在于理性和内心的修养。超脱通达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遥不可及却又令人向往。唉,那些狂妄者和狷介之人,内心贪婪而欠缺完整,贪图名利不愿回归简朴生活。我敬爱邵夫子,他品德醇厚,知识渊博,摒弃世俗偏见,隐居伊洛之间,孝敬父母,全身心投入事业。那环绕着他的竹林和流水每天都给我带来深深的感动。有人问我谁会陪同他共度此景,那肯定是他的挚友。我在心里仰慕已久,想要去拜访他却苦于找不到机会。幸运的是您要去河内,邀请我一同前往,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期盼。我们多年的交情,使我得以拜会邵夫子,倒屐相迎,设宴洗尘,兴致正浓却突然告别。没想到他赠送我两条鲤鱼,这是珍贵的礼物。无以回报他的深情厚谊,只有永远铭记这份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出处:指隐逸和出仕。 2. 伊尹负鼎俎: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元勋,原为奴隶,后来成为商汤的大臣。这里用伊尹比喻尧夫先生的才学与德行。 3. 颜渊乐瓢箪:颜渊是孔子的弟子,生活简朴,乐在其中。这里用来赞美尧夫先生的高尚品质。 4. 理适当:指尧夫先生在隐居和出仕之间的选择是出于理智和道义的考虑,而非个人情感的好恶。 5. 达者致:通达事理的人所达到的境界。 6. 嗟嗟狂若狷:狂者和狷者都是儒家所说的士人中的两种类型,狂者过于自信,狷者过于拘谨。这里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追求名利或者过分自洁的士人。 7. 轩冕:代指官职爵位。 8. 邵夫子:即尧夫先生,北宋著名学者邵雍。 9. 群经: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等。 10. 逃名:逃避名声,这里指尧夫先生不愿追逐世俗的名利。 11. 筑室伊洛间:在伊水和洛水之间建造房屋,这里指尧夫先生在洛阳附近居住。 12. 抱业:怀抱自己的学业。 13. 修竹当环堵:周围种满竹子的小屋,形容尧夫先生的生活环境。 14. 问谁从之游:谁愿意和尧夫先生一起交游。 15. 兹予:我。 16. 解征鞍:放下马鞍,表示停止行程。 17. 倚旧:依靠过去的交情。 18. 前迎倒我屣:形容尧夫先生热情迎接来访者的态度。 19. 布席罗雕盘:布置宴席,摆放美食。 20. 高谈未一二:指与尧夫先生的谈话未能深入展开。 21. 长揖忽归骞:作者突然告别离去。 22. 不意馈双鲤:意外地收到了尧夫先生赠送的双鲤。 23. 剖腴出琅玕:形容双鲤肉质鲜美,如同玉石一般。 24. 金与兰:黄金和兰花,这里用来比喻尧夫先生的高贵品质和美好情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尧夫先生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伊尹、颜渊等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赞扬了尧夫先生的卓越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尧夫先生生活的向往和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尧夫先生在学术研究、孝道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恬静与愉悦。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寄尧夫先生》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绛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正值韩绛在朝为官期间。当时,他曾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共事。 在这一时期,韩绛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曾积极推动王安石变法,但因政见不合而遭排挤。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复杂情感。 与此同时,北宋中叶正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一方面,由于内部矛盾和外敌入侵,国家局势紧张;另一方面,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提高,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这些时代背景对韩绛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答寄尧夫先生》这首诗中,韩绛表达了对尧夫先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他以景寓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韩绛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尚的品格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