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蜀公题蜀中花图
径尺千余朵,矜夸古复今。
锦城春物异,粉面瑞云深。
赏爱难忘酒,珍奇不费金。
应知色空理,梦幻即懽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一尺宽的距离就能看到一千多朵花,它们在古今都被赞美和夸耀。
锦绣之城的春天有着不同寻常的风景,就像瑞云上覆盖着层层粉黛。
欣赏花朵的美丽与芳香让人难以忘怀,而这些珍贵的花朵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我们应该明白世间万物的无常,把一切当作梦幻泡影,这样就能保持内心的喜悦和平静。
去完善
释义
《和范蜀公题蜀中花图》是宋代诗人韩绛创作的一首赞美蜀中花的诗。下面是诗中的词句注释:
1. 范蜀公:范镇,字景仁,北宋时期官员,曾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2. 锦城:古代成都的别称,因地处锦江之滨而得名。
3. 瑞云:吉祥的云彩,这里指盛开的花簇。
4. 色空:佛教用语,指万物皆空无自性,一切事物皆由因缘和合而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范蜀公题蜀中花图”,诗人以蜀中花卉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生动迷人的画面。首句“径尺千余朵”,通过描述花卉的数量之多,展现了花朵的繁茂景象,从而突出了画面的丰富性。第二句“矜夸古复今”则暗示了这种场景在过去和现代都同样引人注目。
接着,诗人从具体的花卉形象出发,描述了“锦城春物异”,其中“锦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代表了蜀地的地域特色。而“粉面瑞云深”则是对花朵细腻的描绘,强调了花朵的美丽与神秘。
接下来的两联则是诗人的感慨。首先,他提到“赏爱难忘酒,珍奇不费金”,认为欣赏这样的美景让人难以忘怀,而且这种美好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紧接着,他又感叹“应知色空理,梦幻即懽心”,意味着人们应该懂得世间万物的虚幻无常,明白快乐就在当下。
整首诗通过对蜀地花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迷人的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美的感悟和超脱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范蜀公题蜀中花图》是宋代诗人韩绛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8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韩绛担任了太尉、平章军国事等要职,官至一品,可谓位高权重。然而,他在政治上并非一帆风顺,曾一度因政见不合而遭到排挤。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对自然界的美充满了向往之情。
在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欣赏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绘画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尤其是花鸟画,因其生动的形态和丰富的寓意,成为了文人墨客们抒发情感的载体。在这首诗歌中,韩绛通过对蜀中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风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