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郑山人郊居

标题包含
题郑山人郊居
谷口今逢避世才,入门潇洒绝尘埃。 渔舟下钓乘风去,药酝留宾待月开。 数片石从青嶂得,一条泉自白云来。 竹轩相对无言语,尽日南山不欲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谷入口遇到了这位避世的才子,进门便能感受到他的潇洒与超脱世俗的气度。他驾着小船乘风而去钓鱼,用草药酿制的酒水招待客人静待明月高悬。这些石头是从青山翠嶂中寻得的珍宝,这条泉水则是来自白云深处的馈赠。我们在竹林小筑相对无言,尽享这无尽的美景不愿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谷口:指山谷的入口或出口,这里可能指的是郑山人的住所入口。 2. 避世才:指有才能却隐居于世的贤人。 3. 潇洒:形容风貌洒脱,不受拘束。 4. 尘埃:尘土,这里指世俗纷扰。 5. 渔舟下钓:指在江河边以捕鱼为生的渔船。 6. 药酝留宾:用草药浸泡的美酒招待客人。 7. 待月开:等待月亮升起的时候开始畅饮。 8. 青嶂:青山翠绿的峰峦。 9. 白云:洁白的云朵,此处象征高洁、远离尘世。 10. 竹轩:竹子制成的走廊或小屋,这里指郑山人的住所。 11. 无言语:没有说话,形容两人之间的静谧和谐。 12. 尽日:一整天。 13. 南山:此处指南面的山,也可能指“终南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士人的生活场景,表达出诗人对其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羡慕。首联“谷口今逢避世才,入门潇洒绝尘埃”中,诗人以“谷口”暗示郑山人的居所环境幽静,与世隔绝;而“避世才”则强调郑山人具有高洁的品质和远离世俗的决心。进入其居所,让人感受到一种潇洒自如、一尘不染的氛围。 颔联“渔舟下钓乘风去,药酝留宾待月开”进一步展现了郑山人的生活情景。他驾着渔舟在江面上随风垂钓,生活闲适自在;而家中常备的药酒则是他为招待宾客精心准备的,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数片石从青嶂得,一条泉自白云来”是对郑山人居住环境的描绘。附近青山耸立,白云飘渺,山间的清泉流淌,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这景致正是隐士们所向往的隐居之地。 尾联“竹轩相对无言语,尽日南山不欲回”表现的是诗人和郑山人在竹轩中对坐,相视无言,只是静静地欣赏窗外的南山景色,直至夕阳西下仍流连忘返。这一景象充分表达了他们超脱尘世、心境恬淡的隐逸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晚唐诗人杨夔写下了《题郑山人郊居》这首诗。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盛世不再,繁华渐失。作为一个隐逸诗人,杨夔选择远离红尘,过起了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他在诗中描绘了郑山人的恬淡生活,表达了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时,杨夔正身处动荡的晚唐时期。此时的唐朝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选择了归隐田园,逃避现实,寻找心灵的慰藉。杨夔正是其中之一,他以诗文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抒发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反映了杨夔当时的生活态度和心境。他欣赏郑山人的隐逸生活,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在诗中,杨夔赞美了郑山人独善其身、与世无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夔在面对晚唐社会困境时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