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甘露寺

标题包含
题甘露寺
高殿拂云霓,登临想虎溪。 风匀帆影众,烟乱鸟行迷。 北倚波涛阔,南窥井邑低。 满城尘漠漠,隔岸草萋萋。 虚阁延秋磐,澄江响暮鼙。 客心还惜去,新月挂楼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宫殿直入云端,让人想起隐居高士。 乘风扬帆起航,众多的船影让人目不暇接。 炊烟四起,群鸟纷飞,迷乱了视线。 北向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南向则俯瞰繁华的城市。 整个城市沉浸在尘埃之中,对岸则是草木繁茂的风景。 高楼中回荡着悠扬的钟声,清澈的江面上响起了晚鼓的声音。 客居在外,仍不舍离去,此时一轮新月挂在楼顶西边。
去完善
释义
1. 高殿拂云霓:"云霓"指云彩;"拂"意为擦过或掠过。此句描绘了甘露寺的高大建筑在云端映衬下更显壮观的景象。 2. 登临想虎溪:"虎溪"为佛教禅宗五山之一的庐山的一个典故,这里代指隐士的居所。此句表达登高望远时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 3. 风匀帆影众:"匀"意为均匀分布,此处描述风力适中,使得众多船只扬帆航行。 4. 烟乱鸟行迷:"迷"有迷失之意,此句形容烟雾弥漫的天空中群鸟纷飞的景象。 5. 北倚波涛阔:北方是宽阔的江河,形象地展现了地理形势的特点。 6. 南窥井邑低:南方可以俯瞰到较低的村落和城市。 7. 满城尘漠漠:"漠漠"形容尘土漫天飞扬的景象。 8. 隔岸草萋萋:"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此句表示对岸草木繁茂,与城里尘土飞扬形成鲜明对比。 9. 虚阁延秋磐:"虚阁"指空寂的楼阁;"延"即延长;"秋磐"指秋天的钟声。此句描绘秋夜时分,静谧的寺庙回荡着深沉的钟声。 10. 澄江响暮鼙:"澄江"指清澈的江水;"暮鼙"指的是黄昏时分回荡在水边的鼓声。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唐代诗人杨夔所作的《题甘露寺》。诗歌描绘了甘露寺壮丽的景色以及作者在此登高望远的心境。起句“高殿拂云霓”开门见山,描述甘露寺的高度,可见其建筑雄伟壮观;接下来的“登临想虎溪”则是想象自己能如虎般勇攀高峰。颔联和颈联中,“风匀帆影众,烟乱鸟行迷。北倚波涛阔,南窥井邑低”不仅写出江面的壮阔与岸边的繁华景象,还通过视角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空间感。“满城尘漠漠,隔岸草萋萋”则是对远处的风景进行勾勒,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富有生机的画面。尾联以“虚阁延秋磐,澄江响暮鼙”结尾,勾勒出一幅庄重的寺庙晚景图,使整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而最后的“客心还惜去,新月挂楼西”更是体现出诗人对即将离开这个地方的不舍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词句,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甘露寺周边的美景及其背后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甘露寺》是唐代诗人杨夔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寺周围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杨夔通过对甘露寺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诗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唐朝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杨夔作为一位文人,可能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担任过一定的官职。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我们对于杨夔这一时期的详细经历并不清楚。但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杨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也许是他在这段时间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的体现。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人民生活富足,文化事业繁荣。甘露寺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山,始建于东吴孙权时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刹。杨夔在此地游览,被甘露寺周围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创作了这首《题甘露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